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辜胜阻:经济转型需重视文化重塑与软实力提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 08:51 中国经济时报

  ■学人新论■辜胜阻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中国经济进入一个以创新要素驱动的新阶段,社会各界都在思考中国经济的转型,都在寻求转型时期的经济发展动力。在这里,我主要想从经济文化的内容出发,通过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中创新创业文化的比较,阐述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文化重塑与软实力提升。

  (一)软实力是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依靠力量之一,经济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文化优势形成的竞争力最难替代和模仿。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实:地理环境、交通条件、资源禀赋等都差不多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并不一样,有的甚至差距悬殊,其原因恐怕很难仅用经济因素来解释。

  国外学者在反思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因素的作用,以此解释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奇迹”和“欠发达”现象。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美国著名经济管理学家德鲁克也指出“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高依赖于两个方面:硬实力和软实力。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既是资源优势、经济能力、科技实力等“硬实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更是以区域文化、创业意识、制度环境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提高的过程。以前,我们经济发展更多注重“硬实力”的提高,如注重基本资源,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等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经济力量、科技力量等的提高。

  因此,我认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软实力”的提高必须被重视,特别是要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经济文化是人们在创新、创业、合作、竞争等经济问题上的基本价值观,包括创业精神、创新意识、流动偏好、信用观念、合作意识、开放思维等等。

  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从传统生产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的新阶段,我们首先要全面认识经济文化作为一种重要软实力的内涵。我认为,经济文化是人们在创新、创业、合作、竞争等经济问题上的基本价值观,包括创业精神、创新意识、流动偏好、信用观念、合作意识、开放思维等等。

  一是创业精神。创业精神就是指企业家精神,一个地方的经济发达程度取决于创业精神的活跃程度,创业精神是创业者们的精神动力和

发动机,是创业企业诞生与发展壮大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二是创新意识。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经济的灵魂,而创新则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能。创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源动力,不同地区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它赖以进行创新的地域背景一起构成了区域创新系统。

  三是流动偏好。优秀文化鼓励资源流动,促进资源优化整合和经济发展。我国珠三角地区,海洋文化中冒险、开拓、自由漂流、四海为家的潜能激发一代又一代珠三角人背井离乡,远涉重洋,开拓创业。美国硅谷和中国深圳的发展都得益于移民文化。

  四是合作意识。合作意识能够提高经济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合作大于竞争,共享胜过独占。

  五是信用观念。信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要以信用取信于人;二是对他人要给予信任。信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经济主体的理性选择提供稳定预期;降低交易成本;维持经济秩序。

  六是开放思维。文化有开放文化和封闭文化之分,一般说来,开放文化有利于经济发展。例如,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移民文化的特点就是拥有“杂交优势”,来自不同文化、经历背景的人齐聚深圳,使这个城市充满活力,又能够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三)以创新作为特点的深圳模式的成功在于它是移民城市,有着深厚的移民文化;以创业作为特点的温州模式则在于温州人有强烈的致富欲望和“人人都要当老板”的创业精神。

  从国外来看,美国硅谷是一个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成功典型。从根本上来说,硅谷的成功是特定制度与文化的产物,硅谷经济文化中最为突出的是强烈的创新创业文化,如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创业精神;容忍跳槽、宽容“背叛”的流动偏好;勇于竞争、重视合作的合作意识;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包容开放、海纳百川的开放思维;守约守信、互相信任的信用观念。

  从国内来看,北京中关村、长江三角洲的温州、珠江三角洲的深圳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较好的三个地区。在创业创新文化方面,中关村模式得益于雄厚的研发基础和校园文化,而深圳模式的成功在于它是移民城市,有着深厚的移民文化,温州模式在于温州人强烈的致富欲望和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

  以创新作为特点的深圳模式的成功在于它是移民城市,有着深厚的移民文化。深圳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深圳虽然内在科技资源短缺,但能借助环境和市场机制的优势招揽天下人才,吸引天下科技成果;能够通过集群形成强大的产业配套服务能力,进而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在政企关系方面,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少,科技企业有更为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促进了产业的成长。特别是在创新体系方面,深圳在全国率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模式。这些有利于促进创新的因素,都与深圳作为移民城市,能够将创业、求实、艰苦奋斗的文化融入经济发展中去息息相关,从这一点看,深圳与硅谷很相似。

  创业活跃是温州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深入认识温州与硅谷创业文化的异同。两种模式在创业文化上的相似之处有:硅谷和温州都是企业家创业精神高涨的结果、两地高涨的创业精神都与产业集群这一创业环境相关、都有有利于创业的社会网络、都有使创业顺利实现的专业服务和中介组织。

  但温州的创业文化与硅谷创业文化也有很大差别,比如在文化内核方面,硅谷的创业文化是校园文化和移民文化的融合,而温州创业文化则以本土文化和海洋文化为基础;在创业的人力资源方面,硅谷是典型的“科技精英”创业,而温州的老板则是典型的“农民能人”;在文化开放性方面,硅谷移民文化的包容性形成了创业体系的完全开放性,而温州家族企业制度使其创业文化表现出很强的封闭性与排外性;在创业路径上,硅谷创业者大多是先在大公司打工,后当小老板,在打工中学习创业,而温州人在创业方式上大多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在金融支持方面,风险投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为硅谷的创业公司提供了良好的融资条件,而温州则存在以民间金融支撑为主的金融体系;在流动偏好方面,硅谷创业者是在本地区企业之间流动,形成所谓不断“跳槽”的现象,而温州创业者则是离土又离乡,到处闯荡;在社会网络方面,硅谷的创业是以学缘、业缘关系网络为基础,而温州创业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成为维系温州社会的纽带。

  (四)重塑经济文化,社会需要鼓励冒险,宽容失败,重视以创新为代表的开放价值观;政府则需要尊重创业者,保护纳税人,重商、安商、亲商,从“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政府”转变。

  中关村、深圳和温州的创新创业文化为我们探索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启示。经济的转型,需要经济文化的重塑,这既包括民众个体的创业创新精神,也需要政府为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前者表现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文化变迁革新路径,而后者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文化制度变迁革新路径。

  从民众的创业创新精神来看:一是要弘扬创业文化,实现从官本位思维向商本位思维转变。官本位文化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创业,来生产“

蛋糕”和做大“蛋糕”,改变“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局面。二是要弘扬创新文化,实现从墨守成规、小富即安向勇于创新、大富思进的转变。要鼓励民众改变“小富即安”和“固步自封”的传统封闭价值观,形成以追求卓越,鼓励冒险,宽容失败,重视创新为代表的开放价值观。三是要弘扬合作文化,实现从利已独赢向合作共赢转变。“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独赢观念,其结果是既损害了他人,又损害了自己。现代社会需要从独赢意识向共赢观念转变。四是要弘扬信用文化,实现从重即期利益向重长远效应的转变、从守财向守信的转变,提高信任度。在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中,提高信任度、重视规则意识,在信用的基础上提高交易频率、交易次数与交易效率。五是要倡导开放思维与流动意识,实现从静态封闭向动态开放转变。六是要倡导精细意识,实现从浮躁盲从向务实坚定转变。企业应该崇尚基业常青,注重坚守坚持,一定要避免走进盲目多元化和盲目扩张的陷阱。

  从政府在创业创新环境和制度安排方面的作用来看,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要重视要素流动特别是人的流动对文化的作用,政府应该为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支持平台。第二,建立合理的政商关系,倡导重商、亲商意识。政府要尊重创业者,重商、亲商,要从“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政府”转变,构建合理的政商关系。第三,保障激励创新创业的制度供给,加快风险投资的发展,风险投资具有鼓励冒险、允许失败的制度效应,对形成合作冒险的创业精神具有重要支持作用。第四,建立重塑创新创业文化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如选择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重塑经济文化的载体,然后由点到面,发挥开发区的先行示范作用和扩散辐射功能。第五,培育集群经济,营造健全的企业生态。政府营造一种让大中小企业共存共荣的生态环境,这也是重塑区域创新创业文化的关键。第六,发挥大学和科研院所作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硅谷文化是同斯坦福大学分不开的。未来的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实验室人才,更需要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我国一些地方具有科教资源优势,但需要向经济优势转变。

  作者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院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