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规律引导FDI转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9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 |||||||||
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利用一点也没有放松的迹象,相反,越来越多的FDI质量提升让人相信“拉美化”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根据商务部新近公布的数据,2005年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为603.3亿美元,仅仅比2004年创纪录的最高点少了0.5%。如果平衡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部分贸易争端引起的外商投资项目延迟以及假外资的减少,这0.5%的减少量根本就不值一提。
所以可以说,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以及广袤的市场对FDI的吸引力丝毫未减。 但是,如果仅仅关注数量的增长还不会让人感到欣喜,因为所有FDI数量上的增长都会引起人们对于“拉美化”的担忧。认为过多的FDI其实并不是好事情,是因为FDI单纯的数量增长根据边际效益递减原理其质量会越来越低。好在,在2005年的FDI数据和构成情况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可喜的变化: 流向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的FDI正在减缓,而流向包括金融服务和健康护理在内的服务业的FD I正在提升。 这一FDI的转型变化并非人为促成,而是符合了自然的经济规律。对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的FD I减缓,是因为跨国公司可以在其他亚洲国家比如越南找到了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还因为过去以来日韩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的劳动密集型投资已经日趋饱和;而对于服务业投资的增长,是因为外资公司在这些领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创新、产品设计开发、高科技和管理经验方面的优势。 以上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呢?FDI自己会按照比较优势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战略。如果说,我们一直对于中国吸引FDI仅仅只能发展所谓“低端”的劳动力密集产业还心存不满的话,事实证明,发展的劳动力密集产业到了一定阶段,FDI自然会转型。 我们一直期待FDI转型,可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到这一点:转型虽然可以通过外资政策调整,但是最终决定FD I投资方向的还是内在的经济因素,而最基本的经济因素还是FDI接受国的比较优势情况。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动态变化。当中国经济刚刚打开国门,放进FDI的时候,中国的劳动力是非常便宜的,适合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自然FDI就投到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当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了20年,而且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越来越多时,中国工人的相对工资上涨了,FD I在这个产业上挣钱自然减少,于是开始慢慢转型,投资更加便宜的市场去了。 有意思的是,当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FDI转身离去的时候,中国吸引的FDI数量还能保持在高位。一是因为FDI不愿意放弃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二是投资服务业甚至高科技产业的FD I正在越来越多。 随着中国成为越来越多产品的全球最大市场,所有大型跨国公司都知道不在中国投资就有可能失去自己全球领先的地位;随着中国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这些跨国公司开始发现中国研究人员的工资水平也比发达国家便宜很多,于是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心转移到了中国。 因此,利用FDI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总是盯住一个时期看。该发展低端产业的时候就发展低端产业,经济增长终归是依靠利润的生产,可以盈利的时候就要努力发展。 (19G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