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承诺2006年为群众办好12件实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 09:00 中国经济时报 | |||||||||
构建和谐、开放的新山西 ■山西两会聚焦(上)■本报记者曹英费建法 在山西省第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新当选的省长于幼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构建和谐、开放的山西,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办好关系人民群众
这十二件实事是:建设安康居住工程住房500万平方米,解决6万户困难居民的住房;改造工矿企业棚户区,新开工建设住宅面积95万平方米,让1.6万户4.5万人住上新房。启动治理矿山沉陷区,开工新建住宅面积206万平方米,让3.4万户12万人住上新房。 新增就业岗位40万个,培训农民100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大到40%的县,覆盖人口1000万左右,115个县市区全面推行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 解决2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帮助山区农村2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移民搬迁5万人,对农村55万特困群众实行低保,10万五保对象应保尽保。 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城市低保对象、军队移交政府安置的离退休人员、残疾军人等各类优抚对象的生活补助标准。 新建改建城镇中小学标准操场1000个。对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58个县(市、区)的共208.15万名在校生,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 11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增加5%。 继续实施村村通水泥油路和村村通客车工程。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农村连锁便民店800家。 于幼军说,“十一五”期间,要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为确保12件实事落到实处,山西省从今年及“十一五”期间将采用新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指导,考核、评价各市、县的发展水平和工作业绩。 新的指标体系由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五个方面四十四项指标组成,力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符合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具体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外来直接投资年均增长20%;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以上,地区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控制在2%至3%以内。粮食总产量年均90亿公斤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7%;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控制在4%以内;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8%;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80%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新型工业化水平达到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