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程小旭申章云
村民不满征地补偿款降低
2005年9月底,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接到群众反映: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有两家淀粉厂在该镇投资建厂,征用耕地300多亩。当地镇政府对农民征地补偿款比往年每亩地降低
2000元,巉口镇巉口村很多村民对征地补偿款降低不满。
9月27日和10月13日,记者两次来到巉口镇进行调查。巉口镇巉口村村民梁永平告诉记者,5月份花源淀粉厂共征用他3.7亩耕地。当他从村委会得知每亩土地仅给1.1万元补偿时,他拒绝签协议。2000年扶正制药厂也曾征用过这块地中的1.1亩,当时每亩地补偿款是1.3万元,不包括附着物。他不明白,现在土地增值、农资涨价,土地补偿款却比以往少了2000元。8月22日下午,梁永平与当地村、镇干部协商征地补偿事宜,仍然没达成一致。
8月23日早晨,梁永平被同村的村民告知,凌晨3点30分左右,村、镇干部一行13人,用一台推土机强行把长着糜子的3.7亩耕地推毁,并将推倒的糜子填入121号积雨节灌工程水窖内。等到梁永平赶到时,看到自己种的3亩多的糜子竟几乎被毁掉完,剩下不到半亩。
记者到地里看到,原本为121号积雨节灌工程水窖的位置已被毁,水窖的水泥板被堆放在路边,梁永平家剩下不到半亩的糜子长在地里。
梁永平说,他之前曾和赵田、梁钰、梁璧等5人找到安定区国土资源局程述局长询问2005年的征地补偿标准,程局长说2005年土地补偿是带附着物每亩地13000元,国土资源局拨给巉口镇的也是每亩13000元。
在巉口村,听说记者来调查,附近10多位村民向记者反映情况。
村民张礼承包的9亩多耕地已全被征用。得知2005年最后2亩耕地也将被变性淀粉厂征用,并且每亩仅给他1.1万元补偿款,他不同意,但由于村委、镇政府采取强硬措施,他还是不情愿地签了协议。“没地可种,我以后只能出去打工。家里三个孩子都在上学,供不起,二儿子退学出去打工了。”张礼无奈地告诉记者。
像张礼这样无地可种的农户不只一家,据村民反映巉口村五社农民80%以上已无地可种,只好另谋其它生路。
村民陈立勇是最后一位与村委会签订协议的。他说:“如果不签字就要被叫到派出所、拘留所,也会被推土机直接推平耕地。以前征地时我不同意,结果被定西县公安局以扰乱社会秩序罚了200元,这次我是害怕了。”(2003年12月定西撤地设市,时为定西地区定西县)
其实2000年以来,巉口镇就发生数次征地补偿纠纷。其中金羚生化制药有限公司与村民发生的征地补偿纠纷影响最大。村民们说,金羚公司2000年在巉口镇租用150亩土地建厂房,2001年与村委会达成协议“反租到包”,当时给农民每亩地1.3万元补偿款,土地附着物另给予一定补偿。村民认为补偿款不合理,希望再协商。然而,金羚公司却强行划线圈地,引起当地村民不满,双方发生冲突。结果,村民苏秀梅被定西县公安局以“扰乱企业生产秩序,煽动群众冲击巉口镇人民政府”为由拘留15天,村民南英也被定西县公安局拘留15天;村民陈立勇、刘桂琴被定西县公安局以“煽动扰乱社会秩序”罚款200元。10余名村民向记者反映,他们是被冤枉的。村民到最后都被迫接受了每亩地1.3万元补偿款的事实。
记者在采访巉口镇副书记田富贵时,他承认是镇政府把梁永平家的糜子强行推掉的;金羚公司和村民发生的那次冲突抓了几个“闹事”的村民。
补偿标准降低是另有原因
11月4日,巉口镇书记曹信向记者当面回复了征地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他说,在2005年花源淀粉厂、变性淀粉厂两家企业引进中,土管局共拨付征地款共计4464263.2元。两家厂区占地349.0378亩,实际征用土地390.0139亩,包括农民不能耕种的边角地和通往厂区的道路。共征用土地涉及农户286户,实际付资金4467487.86元。不够的部分镇政府从其它渠道筹措资金填补。每亩补偿标准11000元,变性淀粉厂土管局共拨付资金2414263.20元,实付农民资金2500142.46元,包括土地附着物款57143.6元,拆迁费155441.1元;花源淀粉厂土管局共拨付资金2050000元,实付农民资金1967345.4元,包括地上附着物款56481.9元。因为比原征地计划多征约40多亩,每亩补偿款标准从13000元降为11000元。至于青苗补偿问题,村民大都同意,赔付进展顺利。
同时曹信否认在征地过程中有强迫、强制等行为。
记者对曹信的答复做了进一步的调查。11月11日,安定区国土局程局长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今年巉口镇花源、变性两家淀粉厂共征用土地349亩,每亩补偿款标准为13000元,含青苗补偿费,但不应包括拆迁费用。
显然,巉口镇多征用的约40多亩土地,是未经过任何部门批准的搭车征地,将原来13000元每亩地补偿款标准随意降低为11000元,支付私自征用的40多亩地的补偿款。而这些情况,村民毫无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