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5年国际经济盘点及2006年走势分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 08:50 中国经济时报

  ■邹新马素红

  受能源价格高涨的影响,2005年世界经济增速较2004年明显放缓,但仍保持了较快增长。各国央行为应对通货膨胀掀起新一轮升息热潮,美元告别疲软大幅反弹,全球股市表现强劲,国际金价连续突破高位。根据IMF2005年9月份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4.3%,与2005年的经济增长持平,显示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
、较快的增长。

  美国经济增长态势良好,但仍面临多种风险

  美国2005年前三季度GDP以年率计分别增长了3.8%、3.3%和4.1%,全年经济增长率预计达到3.5%。尽管美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一度放缓,第三季度又遭受了两次飓风的严重袭击,但第三季度经济增长仍达到2004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大增幅,表明美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强。2005年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首先,占美国GDP三分之二的个人消费开支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个人收入增长的支持下,前三季度的个人消费开支分别增长了3.5%,3.3%和3.9%,增幅平稳有力。其次,美国在经济增长强劲的情况下仍保持了较为温和的通胀,前三季度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同比增幅分别为3.3%、2%和1.2%,增幅逐渐回落且第三季度增幅达到近两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说明美联储稳步加息的政策有效抑制了通胀风险。第三,消费需求和商业信心的强劲使失业率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自2005年6月美国失业率降至5%后一直在该水准徘徊,8月份的失业率更是达到4年来的低点4.9%。

  尽管美国经济增长前景良好,但仍面临众多风险:首先,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现已超过GDP的6%,财政赤字也居高不下,美国日益扩大的过度支出有可能导致美元恶性贬值和消费投资急剧萎缩,从而威胁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增长。其次,美国消费占GDP的比率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71%,但个人存款率降至零,家庭债务达到创纪录水平,因而目前消费强劲的局面难以持久。第三,目前美国房市已经出现降温迹象,2005年11月份美国新建住房销售量猛跌了11.3%,为近12年来的最大月降幅,说明美联储连续升息可能引发房市和其他资产市场的调整,从而导致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第四,

能源价格飙升将刺激通胀水平上升,从而削弱了经济增长。总体来看,美国2006年的经济增幅将小幅放缓,IMF预计美国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为3.3%。

  欧元区经济复苏步伐迟缓,稳定增长仍面临重重障碍

  2005年前三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率分别为0.4%、0.3%和0.6%以年率计分别增长了1.3%、1.1%和1.6%,预计全年增长率将放缓至1.2%。各成员国经济增长的不均衡依然是欧元区的一大特色,德、法、意三大国的经济增长率仅在0.8%、1.5%和1%左右,其他小国的经济增长率一般在3%和4%左右。高油价、内需不振和结构调整缓慢是欧元区经济复苏之路上的三大障碍。高油价使欧元区内通胀率达到了2.4%,迫使欧洲央行利用加息来抑制通胀,但同时又使内需不振的问题雪上加霜。失业率逐步下降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的两大利好因素,欧元区的失业率由8.9%的最高点逐步下滑,2005年10月份已降至8.3%,就业市场的改善无疑会提高消费者的信心,从而刺激消费。另外,尽管欧洲央行于2005年12月升息25个基点,但同时也发出了近期不会再次升息的信号,欧元区融资成本较低的优势仍很明显。但由于欧元区各国对石油的进口依赖度高达七成以上,

国际油价再次上涨的可能性成为欧元区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最大风险。IMF预计2006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为1.8%。

  英国消费支出疲软,通胀风险加大,经济增速放缓

  2005年前三季度英国GDP以年率计分别增长1.7%,1.5%,1.6%,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为1.9%,明显低于上年增幅。英国经济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是:油价暴涨推动英国通胀在2005年达到8年来高点,制造业自2005年上半年开始衰退,房产业出现十年以来的首次年度性价格下跌,消费支出疲软令零售销售受到打压,失业率也节节攀升。预计2006年英国经济有望加快增长,但消费需求的持续疲软使其经济增长的脆弱性增大。

  日本经济稳步复苏,2006年有望结束通缩

  2005年前三季度日本GDP以年率计分别增长5.3%5%和1%,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将达到2%。由于

石油价格暴涨等原因,日本第三季度的经济增幅比前两个季度有较大幅度的回落,但已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增长,表明日本经济在经历了艰难调整后,已经摆脱长期疲弱徘徊的态势,走上了稳步恢复和良性发展的道路。2005年日本经济增长的利好数据有:首先,企业设备投资增长、个人消费增加使内需成了推动日本景气扩大的主要动力,日本经济对出口的依赖有所减弱。其次,日本11月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较去年同期相比上扬0.1%,呈现2003年10月以来首次上扬,也是该指数7年来首次为正,象征着7年来打压日本经济的通缩已接近尾声。第三,企业投资和利润不断增长并带动了就业的好转,自2005年3月以来日本失业率一直维持在4.5%以下。日本经济的增长前景比较乐观,但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首先,日本政府债务总额约达GDP的161%,居世界各国之首,债务率高将威胁日本未来的经济增长。其次,日本消费增长目前仍然低于GDP增长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还不足。另外,日本如能在2006年结束通缩,将面临着加息的货币政策选择,从而对日本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形成考验。IMF预计2006年日本经济增长将与2005年持平也是2%。

  亚洲地区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将从上年的7.6%下降至6.6%。油价上涨是亚洲经济增长减缓的主要原因:首先,部分亚洲国家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较大,仅2005年上半年,亚太地区就比上年同期多支付了GDP的1.2%用于石油的进口。其次,油价上涨加大了亚洲地区的通胀压力,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和香港的通胀率都急剧上升,亚洲地区的平均通胀率已经上升到4.6%,创6年半以来的新高。第三,很多亚洲国家采取“财政补贴”来保护国内消费者免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从而造成严重的财政负担,使经济的脆弱性增大。另外,亚洲新兴经济体对出口的依赖也增大了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2005年上半年,受电子产品出口价格下跌的影响,新加坡和台湾地区GDP增长显著放缓,这说明亚洲地区应加快结构转变,实现由出口和内部需求共同带动的平衡增长。尽管存在不利影响,预计2006年亚洲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