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邻居节”:能否撕开“陌生居住”的口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4日 09:44 新华网

  新华网天津1月13日专电(记者刘元旭、罗博)从天津市天塔街道1999年首创“邻居节”以来,哈尔滨、长春、北京、青岛、杭州、福州、郑州、乌鲁木齐等城市也都开展了这一活动。如今,“邻居节”已经走进了全国几十个城市。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百万买宅、千万买邻”,都无不折射出“善邻”之贵。然而,现代都市的钢筋丛林中,厚重的防盗门和自身的心理防线
就像一道道鸿沟,使邻里之间“电器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种隔膜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感受,也不利于社区和谐。

  “陌生居住”:邻里关系渐行渐远

  “居住条件越来越好,邻居关系越来越淡……”住进单元房的现代人,告别了“七十二家房客”的拥挤,也远离了“满院飘着饭香、你来我往”的热闹,邻里之间却多了陌生和戒备。正如一个经典语句说得一样:“明天,我一定能买一张机票飞向天涯海角;但是明天,我不一定能抵达对门

客厅的沙发。永远有多远?就有我到对门的客厅那么远。”

  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邻居”文化正被异化成“形同陌路”的尴尬。家住天津市华苑小区的吴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搬进新房四五年,同住一个单元的住户许多互相都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彼此见面也不打招呼。“纵是相逢不相识”“一墙之隔不往来,擦肩而过不说话”正是许多邻居之间的真实写照。

  上海市妇联抽样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是:能够与邻居保持经常往来的家庭只占24%,有近一半的人不知道邻居的名字和职业。

  天津气象南里社区居民孙富东老人说,搬进单元房后,见了面谁都不主动打招呼,好象邻里之间没有认识的必要一样,感觉很不好。

  “邻居陌路”衍生的社会问题不容小视。天津市社科院社会学教授郝麦收认为,邻居是接触最频繁的“人居场”,邻里关系的冷漠会阻碍信息、情感的沟通,甚至带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此外,“陌生居住”的邻居之间,由于平时缺乏交往和沟通,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出现摩擦和矛盾。

  “内外夹击”:“邻居节”能否破解“邻居陌路”

  邻居关系的疏远既有社会变革的“外因”,也有心理设防的“内因”。郝麦收教授分析说,居住方式的变化、工作节奏的加快、邻居构成的异质化、人际交往半径的扩大、现代人越来越重视隐私和家庭空间是邻居关系疏远的主要外因。“但是无论生活如何变化,邻里关系中守望相助的精髓不能丢。再忙也不至于忙到连一句问候、一个微笑的时间都没有。”郝麦收说,“心锁”是邻里关系“一贫如洗”的内因所在。谁都不愿意主动递出“橄榄枝”,造成了一种“心远地自偏”的客观事实。

  “陌生居住”的城市弊病已经引起社会的重视,各地举办得如火如荼的“邻居节”就是对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的有益尝试。但是这种“节日式”的方式到底是否能从根本上改变“邻居陌路”的尴尬?

  天津市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白教授指出,“邻居节”搭建了一个社区居民互相认识和交流的平台。但是建立稳固、良好的邻居关系不是短短一天或几天的“邻居节”能够立竿见影的。融洽近邻关系贵在平时的点点滴滴,单靠搞“邻居节”一曝十寒是难以达到效果的。真正要消除的是都市人们之间的心灵隔膜。

  “邻居节”的意义在于提醒和引导,这样一种形式为邻居之间从互识、互信到互敬、互助创造了条件,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专家说,但是邻居节不能流于形式,毕竟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的关键还是在于敞开心门。只要心里有邻居,天天都是邻居节。邻居节要办,但意义全在于我们自己的心间。

  破旧纳新,构建新型的和谐邻里关系

  现代人并不是不需要和谐的邻里关系。白教授说,根据社会学的原理,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支持、相互依赖,更得相互依存。拥有一片融洽和谐的邻里关系,对于每个家庭成员身心健全与成长和社会的安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圳2005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2.5%的人表示愿意与邻居认识和交往,建立良好互助的关系。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原本向往与邻居之间建立一种温馨和美好的关系。

  过去受生活空间和时间限制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邻里交往模式。但是倡导和谐的邻里关系构决不意味着恢复“端着饭碗随便到别人家串门”的老街坊习惯,郝麦收说,过去传统的“大杂院式”的邻里交往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的邻里关系。

  天津市宾水东里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蔡永强认为,新型的邻里关系应该是“以德为邻、团结互助”。邻里之间要以“以德为邻”为底限,建立起“互知互信、互敬互助”的和谐邻里关系,天津市天塔街办事处咸淑文说,“但是睦邻也不能扰邻”,邻里之间一次热情的握手,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简单的举手之劳,便能消融所有的坚冰,营造一片和谐的家园。

  郝麦收指出,每一个城市居民必须要培养健康的社交心理,增强群体意识,既要对危险事物保持防范心理,又不能把自己孤立起来,要树立邻居不是陌生人的观念,主动融入到相邻而居的人群中。邻里之间要严守社会公德,杜绝影响邻居正常生活的不文明行为。对邻里间发生的小摩擦,要以和为贵,互相宽容。同时,要拿出真心实意,主动关心、帮助邻居,求得邻里关系的良性互动。

  郝麦收教授说,作为社区要完善自身功能,一方面多为社区居民提供沟通交流的场所和形式,可以尝试将邻居节与“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相结合,另一方面通过帮助居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邻居节延伸到一年的365天当中。“归根结底,邻居节要‘去政治化’”,白教授说,邻居节要找准社区居民感兴趣的切入点,不能流于形式。流于形式的邻居节将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专家指出,创建文明、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是构建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和每一个居住者都应该为此而努力。(完)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