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消费市场面临优化升级 今后消费将增新动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 16:1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13日电香港《经济导报》载文称,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促进内需消费将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然而在消费领域存在着购买力不强、城乡居民消费断层、供给与需求结构的不衔接等方面的问题,影响消费市场的优化和升级。未来五年内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将有重大改革,消费品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全面启动。

  在出口需求不断遭受贸易摩擦的形势下,国内消费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2005年,中国消费需求稳中见旺,对经济的拉动力进一步增大。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比上年增长13%左右,成为近几年消费需求增长较快的年份。根据经济运行环境和发展趋势分析,今后几年中国内需仍将强劲增长,但要保持目前的增势,仍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并亟待解决。

  文章称,中国的消费品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全面启动。“

十一五”期间,中国收入分配制度面临重大转折,社会分配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政府不但从宏观政策上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的结构,还将从税收改革上进一步减少贫富差距,中低收入群体社会福利的增加将显著提高其消费能力,穷人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将加速消费品市场的启动复苏过程。基础消费品的爆发式需求增长,中西部、东北农村地区的投资消费增长,新消费群体和中产阶层的各类时髦需求增长,医疗、教育、养老改革进程加快,将使得中国本土庞大的内需消费市场复苏,“十一五”期间中国消费增长速度将在现有基础上明显提高,将缔造出国内最具竞争优势和确定性的产业发展集群。

  居民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结构的迅速升级,推动旅游、高档和高技术消费品以及信息和国际文化消费因此迅速增长。未来五年,住房、汽车、教育和旅游将成为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

  国内消费市场的逐步复苏,将给两类企业提供机会:一是鲨鱼型企业,不断收购兼并提高行业集中度,在部份基础消费品、渠道、物流网络等市场实现“垄断”;二是雄鹰型企业,借助品牌和高端路线,避开广泛的价格战和恶性竞争,在部份质量敏感型消费品、奢侈消费品、时令消费品上获得超额利润。

  国内消费市场的逐步复苏,使服务业也面临大发展机遇。在经济发展重点从东到西全面铺开的过程中,大中城市的消费升级将向服务升级演变,届时,除消费性服务(金融、医疗设施、酒店旅游等)将迎来更快发展外,生产性服务(金融、数据、设计、运输等与生产相关的服务)也将快速启动。

  文章还写到,有70%人口的农村消费,是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份。但农民收入不增,农村消费难火。“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将会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

  2005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增长6%左右,农民收入连续两年呈现较快增长,对于改变农民收入预期,调整消费格局和扩大消费支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农村以家用电器为主的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已由沿海扩展到越来越多的内陆地区,2005年城乡居民消费增长差距已开始缩小,2006年有望进一步缩小。

  总之,受国家政策、收入、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06年消费需求仍保持较快增长局面。据有关部门初步预计,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比上年同期增长13%左右,名义增长高于2005年0.5个百分点,考虑到2006年物价水平可能会比今年略有提高,因而消费实际增长约为11%左右,比2005年实际增幅略高0.2个百分点。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