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GDP注水”后的政绩考核缺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 08:59 中国经济时报

  ■赵娇

  1月12日的《经济参考报》报道,刚刚结束不久的全国经济普查改变了普查前各省市的GDP“英雄座次表”,由于普查很大程度上挤干了各省市原先上报GDP数字中的水分,所以普查过后,共有5个省市、区GDP位次前移,7省市、区位次后移。报道还分析到,各地之所以对GDP排名如此重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GDP经常被作为考核政绩
的硬指标,GDP数字高,说明干部能力强,可能升迁;数字低,不但升不了官,还可能被“末位淘汰”,在这种心态下,就有人开始考虑对GDP注水。

  与政绩挂钩的GDP,往往会成为一个虚妄的数字游戏,这已经被无数次的惨痛教训所证明。此次经济普查挤干各地GDP数字中水分的作用如此明显,再次验证了“唯GDP论英雄”的观念依然深深根植于某些地方的领导脑中。我们可以轻易地追问:GDP数字怎么会沦为一个虚妄的数字游戏?应该对那些给GDP注水的官员追究什么责任?但这些问题显然不是根本,我们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在注重和谐发展的今天,已经在经济学界形成共识、仅仅是一个经济增长指数的GDP依然是考核政绩的硬指标?

  人都有趋利的冲动,官员也不例外。政绩考核就是对官员们最强有力的指挥棒,一个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能够将官员的政绩观很好地于地方的和谐发展融为一体,一个有缺陷甚至过于偏颇的政绩考核体系,却很容易导致官员们陷入GDP的数字游戏而不能自拔,甚至出现给GDP注水的极端行为。我们认为,GDP注水只是病症,政绩考核体系长期以来的缺陷才是应该下大力气解决的病灶。

  如果说,在我国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从前,GDP作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指标可以成为政绩考核的硬指标,那么,在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这么多年,能源危机、环境危机越来越突出,医疗、教育、就业等经济发展伴生问题越来越集中的今天,单纯的一个GDP考核已经无法承担起一个地区是否和谐发展的晴雨表。遗憾的是,在GDP考核的惯性思维影响下,很多官员依然在跟着GDP的指挥棒起舞,在GDP光芒的映射下,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环境等关系民生大计的领域,却往往成为了被有意无意忽视的盲点。

  事实上,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滚滚车轮声中,百姓看不起病、学校收费越来越高、

房价居高不下、环境恶化,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和谐之声。也正是有鉴于此,中央才适时提出了和谐发展、建设
节约型社会
等战略目标。破除“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体系,将地方政府在医疗、教育、环境等领域的成绩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指标,正是这个战略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

  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能够生成健康的官员政绩观,健康的政绩观又是一个地方能否和谐发展、永续发展的关键。GDP数字的注水乱像,应该让我们更加清醒:革除政绩考核体系中的种种弊端,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宏大命题能否尽早实现。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