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企业家该不该招揽门客(热点·纵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 08:03 人民网-市场报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门客”制度,以春秋战国时的“四君”为最。而这种古老的职业,在现代的中国商界,正在悄悄地重生,逐渐壮大。从风水先生到文人墨客,甚至有些经济学家、独立董事也被冠以企业“门客”的头衔。我们应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门客”是不是贬意词?

  门客在古代就相当于闲人,只在特定时候才出来做些事,其他时间都被白养着,他的付出跟回报并不是一种正比关系。现代门客,在企业中并不多见,也许只有“风水先生”还比较接近。从企业利益出发,现在的老板们应该不大愿意白花钱去养一个人。现在是一种雇佣关系的商业社会,企业老板跟封建制度下的地主不一样。

  (吴昊)

  门客不应该是闲人这样一个角色。过去,官府有幕僚或者师爷这个职位,实际上也就是一种门客,拿到现代来说,从事的是咨询业。现在的门客,应该是在

中国经济大变革之后,企业制度的变革赶不上市场经济变革的速度,所以反求于过去的幕僚制度,所反映的是中国企业制度的落后,和当前经济形势的脱节。在西方社会现代企业制度下,还没有真正发现门客、食客现象。中国现在的门客也主要存在于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很多是家族制,根本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但又需要一些这方面的人才,所以反求于大学教授兼职或者包养江湖术士,应该说是一种没有效率的非市场化行为,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

  (王毕强)

  不应该用过去的词汇来定义现在的社会行为,时代不同,用词也应不同。比如,智囊团、顾问、参谋是很受人尊重的一个职业,包含了一种个人的价值,不是门客的概念,是聘请而不是包养。网上开始热炒、讨论起来的“门客”,比如经济学家、独立董事、传媒都不应该算是门客的范畴,只是有一部分人对经济学家、传媒有看法,才用过去的词汇来表示不满,这样来讲太狭义。

  (王志根)

  “门客”何去何从?

  门客所做的公关活动有正当的,也有不正当的。如果法制非常健全,那门客将会消失。

  (闵凡路)

  门客首先是一种社会形式,但并非顾问、智囊之类。第一,门客的产生是公共资源私有化的结果。从历史的角度看,战国时代以至封建社会都有门客,

国民党统治时代,官僚资本家也有门客,惟独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时间空缺了。现在民营企业发展,国有企业私有化,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门客,是回归正常经济状态下的表现。在经济运行之中,需要有这样一个角色或者说是阶层填补这个空缺。第二,门客的产生也是社会分工的一个体现。中国社会面临着越来越细的分化,企业家和政府部门存在一个鸿沟,需要一个纽带,门客在其中能发挥作用。第三,门客也是企业家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企业家为满足个人喜好所请的一些专家。

  (肖玉玲)

  《市场报》(2006年01月13日第八版)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