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副省长缘何批评“涨利润不涨工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3日 04:54 深圳商报

  经济高速增长,但工人的工资水平为什么却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这样的质疑近年来时有耳闻,提出问题的多是经济学、社会学的专家学者和媒体。

  据新华社昨天的一则报道称,江苏省副省长吴瑞林11日在全省劳动保障会议上,批评一些企业长期“只涨利润不涨工资”的现象,因为政府高官的身份,吴的批评引发了热烈议论。

  平心而论,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都不高,在承接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浪潮中,人力资源成本的相对低廉的确成为诸多地区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然而,当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付出巨大心血和汗水的工人却未能更高水平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一位副省长为此直言,不仅体现了一名政府官员“情为民所系”的道义关怀,更折射出以建设和谐社会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对地方政府政绩观带来的变化。

  过去很多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立在以低成本吸引投资的基础上,比地价,比水电成本,比人力成本是普用的手段。人力成本低廉往往成为各地推介“投资环境”的重要手段。在单纯以GDP增长速度、投资吸引力度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中,提高工人工资的声音往往被作为“优化投资环境”的对立面而被否定。这一点,吴副省长深有体会。他说,“一提给职工涨工资,就有干部说工资高了影响投资环境,企业负责人就跟着说工资成本太高,企业难以为继。”

  事实上,这种论调只是一种托词。就企业成本而言,大多数企业工资成本占总成本都不超过两位数,某些特殊行业如石

化工资成本只占4%。而另一方面,企业的公关招待费用、灰色的营销费用却占了很大一块。就投资环境而言,如果招商引资引来的都是只能依靠低人工赚取利润的血汗工厂,这样的产业环境,短期内或许能拉动地方经济指标的数字增长,但对当地人民的的生活福利却没有助益。追求这样的投资环境无疑是一种狭隘的“政绩观”在作怪。

  吴副省长为工人说出了心声,但真正要解决工人的收入增长问题,需要的不仅是呼吁。对企业来说,道义呼吁在以逐利为目的的“经济理”面前,无疑是苍白无力的。这时候,就需要政府“有形的手”在产业发展和公民福利的天平上作出选择。说到底,人民幸福是政府的惟一目的,经济增长只是手段。

  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能维持较高水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企业工会和政府对工人福利水平的维护。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一味追求发达国家的高收入高福利并不现实,但是,“只闻经济增长,不见工资增长”也绝非正常情况。

  近些年来,一些企业由小变大成为了行业中的佼佼者,但工人的待遇却提高不多,有些甚至还停留在数年前的水平。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值得大家去思索。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