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六大误区制约欠发达地区工业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 07:37 经济参考报

  “在推进工业化方面,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认识、观念,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这是不少专家把脉苏北工业化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多年来,为了缩小南北经济的差距,江苏省委、省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囿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苏北工业化进程并不理想。许多专家认为,通过解剖苏北工业化所走过的弯路可以看出,欠发达地区推进工业化必须走出六个误区。

  误区一:将产业发展定位为资源加工型

  丰富的资源往往会束缚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思路,而资源的贫乏更能激励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从而积聚发展的动力。苏南地区资源市场“两头在外”,但创造了苏南模式,而资源相对富集的苏北地区并没有发展起来。

  资源开发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价值链的最低端,无法抓住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在整个利润链条中只能分享到很少的稍稍高于成本的微薄利润。以对资源的简单粗加工为利用资源的主要方式,将长期使欠发达地区沦为发达地区的原料仓库,难以将欠发达地区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既不利于优化本地的产业结构,也难以带动人民增收。

  案例:东海县矿产丰富经济后进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资源丰富,迄今已发现和查明的矿种有37种,其中水晶、石英储量、质量均居全国之首。此外,东海县的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然而与江苏省其他县市相比,大力发展资源产业的东海县,仍处在经济发展的后进队伍中。以资源加工为主的产业定位,使东海县在推进工业化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结论:工业革命以来,凡是资源先导型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几乎都是不成功的,而人力先导型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往往是成功的。

  误区二:港口发展必须要有经济腹地支撑

  一般来说,港口建设投资大、周期长,需要强大的经济腹地作为依托,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在高速发展的经济腹地的支撑下才能建设港口。苏北至今没有大型港口可能就与这种认识误区有关。

  港口的建设有腹地支撑更好,但港口建设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专为其腹地服务。“有港口,就等于有煤矿、粮仓和油田”,港口不管大小,都应该将全球视为自己的腹地,凭借其大运量、大吞吐量的特点,大力发展临港工业群、临港产业带。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重化工业项目临港布局已成为一种潮流,是海岸地区利用发达海运业发展大型基础工业的主要形式,也是世界公认的发展大工业的成功路子。

  案例:高雄港全球资源成其“腹地”

  我国台湾省高雄市为台湾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整个临港工业群仅外籍员工就达5.2万人。高雄石油化工厂、高雄炼油厂和高雄造船厂以及中钢、中铝厂等均是在台湾同行业中最大的工厂,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85%以上的产业与资本和本岛经济无关,是直接通过高雄港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换言之,有了港口,就等于有了腹地,全球资源都成为其“腹地”。

  结论:港口建设不是必须为腹地服务,亦可通过发展临港工业群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误区三:区域和企业只有具备自主核心技术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从上世纪末到现在,区域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核心竞争力也逐渐向着多维的方向发展。对技术、市场、人才、资本的整合能力,已成为区域或企业能否在市场中快速成长的一个关键。只有提高整合能力才能够形成区域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是区域或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缺乏核心技术并不意味着丧失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戴尔公司没有个人电脑方面的核心技术,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行业翘楚。因为戴尔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整合了全球对应的物流体系并进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

  案例:淡水珍珠产量大国却是产业小国

  我国是世界淡水珍珠产量大国。可是,2002年全球淡水珍珠的销售额我国仅占8%,所以我国又是淡水珍珠产业小国。国际市场珍珠商整合了我国的淡水珍珠资源,把淡水珍珠从技术到包装、品牌,经过加工,贴上自己的商标,变成自己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使之产生了极大的附加值,获得巨额利润。因此,我们在制订发展欠发达地区发展规划和构筑国际制造业基地时,应学习国际市场整合中国珍珠资源发展产业的成功经验,拓宽视野,充分考虑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基地真正溶入世界经济体系和产业链,成为国际化的世界制造业基地。

  结论:核心竞争力应是区域或企业对全社会资源、对全球资源的整合能力。

  误区四:发展装备等重工业要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配套能力

  装备工业是反映一个地区工业实力的标志之一。与其他重工业相类似,装备工业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资本有机构成较高,技术密集度高,同样的投资吸收的劳动力相对较少;二是主要产品是投资品,同时也产生对投资品的需求;三是能源消耗较大;四是需有较长的产业链为其配套。因此,发展装备等重工业往往会在工业基础和设施配套能力上对某一地区提出较高的要求。然而,盐城市汽车产业的发展,说明装备等重工业完全可以在一个欠发达地区异军突起。

  案例:盐城市汽车产业

  盐城没有发展汽车工业的良好基础,配套能力也远不如南京、苏州、无锡和常州。但盐城市政府充分发挥临近韩国的区位优势,积极采用国际化的外向扩张战略,适时抓住机遇,开发汽车工业,并在发展重装备工业的进程中,妥善处理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2004年,盐城仅小轿车就年产3.7万辆。

  结论:重装备工业可以在一个缺乏良好工业基础和配套能力的欠发达地区异军突起。

  误区五: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利、工业基础薄弱地区的企业难以做大做强,更难以融入全球产业链

  如何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各种机遇,将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条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和区域经济发展,对苏北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来说,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就是融入全球产业链体系,成为若干产业链中的某个环节或者是某几个环节。

  欠发达地区要以多样化的形式融入全球产业链,主要形式有:孤岛入链、成链进入和区域入链等。孤岛入链是指融入全球产业链的一个环节。成链进入是指沿海经济带中产业链上的多家企业共同融入全球产业链,成为全球产业链的一段。区域入链是指在孤岛入链、成链进入的基础上,最终推动区域产业承载地全面融入全球产业链,实现区域经济国际化。

  案例:森达皮鞋与南京万里皮鞋的对比

  森达集团的前身不过是经济落后、交通非常不便的苏北水乡建湖县的一个镇办企业,为做强品牌,他们把目光投向全球,直接与国际知名制鞋商合作,采用“借船出海”“孤岛入链”的方式成为国际鞋业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与加拿大卧龙公司、英国其乐公司、瑞典旅行者集团等36个国家的100多家国际鞋商建成战略同盟,参与全球经济分工,成为以制鞋业为主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反观处于区位优势、发展条件优越的南京万里皮鞋,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生产经营及管理机制没有及时调整融入全球产业链,从而造成企业前进之路越走越窄。

  结论: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完全可以以“孤岛入链”或“成链进入”、“区域入链”的方式融入全球产业链。

  误区六:经济发展必须遵循梯度理论

  苏南苏北的发展战略长期以来是以梯度理论为指导的,这在改革开放早期具有必然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和我国市场经济机制日臻完善,梯度发展理论的局限性逐步显现,甚至成为阻碍苏北经济发展的羁绊。实践中,国际间的产业梯度转移多是优势产业的转移,其目的一是规避关税,二是降低劳动力成本,三是占领市场。但从国内产业转移的实践看,与上述目的相去甚远,多是一些没有优势的落后产业向落后地区的转移,其后果往往是若干年后拿出更多的资金去解决后遗问题。例如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为了构筑国际大都市,抓住时机进行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主动实施“壮士断腕”式的传统产业大转移,后果都不理想,包括从苏南和苏北的实践看,几乎没有一个企业“活”到现在。

  江苏省发改委主任钱志新说,欠发达地区在现阶段的战略选择上,不能再沿袭“梯度理论”的思路,被动地接受产业的转移,而应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利用经济全球化、新型工业化的契机,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

  案例:近代的苏州与上海、亚洲“四小龙”等

  开埠前,上海只是苏州的一个外港。当时经海路运抵上海港的南北货物,还需再运至苏州后集散到

长三角各地。如果按照梯度发展理论,上海似乎应当永远以苏州为“大树”。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随着上海港内外贸易规模的扩大与城市经济的发展,上海就取代了苏州,成为长三角的中心城市。

  而亚洲“四小龙”的崛起证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定的历史机遇期,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是完全做得到的。

  结论:梯度理论在实践中存在严重缺陷,欠发达地区应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

  专家认为,苏北地区在推进工业化方面之所以走了一些弯路,关键是制定发展战略时就苏北谈苏北,没有把苏北地区放到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以及产业链延伸的大背景下接受国际分工。他认为,像苏北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只要突破推进工业化的种种误区,找准本地经济的发展战略和应用对策,将区域经济迅速融入全球产业链,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现实,而且并不遥远。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