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首好听的歌,过去的我不知道好歌献给谁。好歌已不是传统意义的颂歌,但好歌确实歌颂了一位伟人:
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好大一棵树/任你狂风呼/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有乐也有苦/……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
这是《好大一棵树》。大树的形象是朴素的形象。歌词写于1989年4月15日晚,一位文艺工作者在返京列车上听到胡耀邦逝世的消息,浮想联翩,挥笔写就。《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11月25日刊登满妹的文章《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11月30日《报刊文摘》摘登了这个片段,我们这才明白,这首被谱成曲子到处传唱的
诗,原本是献给谁的。
《思念依然无尽》,是一本女儿对父亲的回忆录,即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50万字的篇幅,记录了胡耀邦从出生到1989年逝世所经历的事情,“作品蕴积多年,和泪而成,字里行间流淌着女儿的无尽思念”。这是一本值得期待的书,就像值得期待的《胡耀邦传》。
2005年12月1日,我终于在杭州一家民营书店买到了《胡耀邦传》,这是先行出版的第一卷。没错,是一本沉甸甸的厚大的书。5位著者都有过共青团或《中国青年报》工作经历,他们除了通过一本书来表达与歌曲《好大一棵树》作者一样的敬意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伟人魁伟的一生传递那伟岸的思想,还原一个可爱可亲可敬的真实的胡耀邦。
书里记述了胡耀邦从1915年出生到1976年的经历。这60年的跨度构成了三卷本中的第一卷,90万字里的30万字。耀邦出身农耕之家,是勤勉好学的九伢子,他迎着星火踏上革命征程,在苏区是位活跃的“红小鬼”,也曾经蒙冤“AB团”;告别红都后,“红军不怕远征难”,他带病行军,生死跋涉,终于踏上黄土地;陕北十年,他进入毛泽东的视野,他经历了抗大磨炼和七大洗礼;后来戎马生涯,千里驰骋,又从马上到马下;建国后长期从事青年工作,后来历经“文革”磨难,进了“牛棚”,又发配到河南黄湖农场。书里图集最后一张图片就是剃了短发的耀邦在稻田里插秧,与农民没什么区别。“文革”后期,经邓小平请示毛泽东后,中央决定让他到中科院工作,“协助小平同志进行整顿”,没想到在苦心经营的科技工作《汇报提纲》中,惹出麻烦而前功尽弃。耀邦在中科院的“百日维新”很快就结束了,他被停职反省;传记的第一卷也结束于“又被打倒”做小标题的这一节。
撰者唐非这样回忆胡耀邦:“他有一种人格魅力,热情,坦诚,生气勃勃的,他永远处于一种创新状态,不甘于平庸、混日子。”(见2005年11月23日《新京报》)什么是真正的伟人?我查阅到名人说伟人的一些名言,发现一个特点,大多不是拿“伟”说“伟”的。文豪托尔斯泰说:“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哲人克林凯尔说:“真正的伟人往往是平凡的;他们的行为既不做作,也不虚饰。”日本教育家户田城圣说:“所谓最伟大的人,说到底,就是毕生不丢掉青年时代的信念和热情的人。”作家纪伯伦则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读《胡耀邦传》,我深切感受到这些话与伟人胡耀邦是那么的切近!
《胡耀邦传》以平实朴素、沉静大气的风格笔调,叙述了伟人胡耀邦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书中反映的是信史。“用迷信来说明历史,还是用历史来说明迷信?”这历来是传记写作中的一个有形无形的问题。“毋庸讳言,几十年来个人迷信一度盛行,歪曲和掩盖历史真相的情况比比皆是,这对真实记述胡耀邦的生平事迹和历史作用都是极大的障碍。”著者说,“我们相信马克思说的一句话:‘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迷信来说明历史,而我们现在是用历史来说明迷信。’(《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25页)我们在编写本书时力求这样做,决不轻信谎言,传播迷信。”
出版《胡耀邦传》,是献给耀邦九十诞辰的最好礼物。“活在人心便永生”,耀邦这棵顶天立地的大树,因为“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所以永远是那么年轻,那么生气勃勃。想起印
度诗圣泰戈尔说过的话:“伟人是一个天生的孩子,当他死时,他把他伟大的孩提时代给了整个世界。”
《胡耀邦传》第一卷(1915-1976)
张黎群等五人主编、唐非撰
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
定价5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