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创投钟情于中小企业?关键还是看政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 13:47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本报记者李慧慧

  进入中国时间不长的创投行业目前真的能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救命稻草吗?有关业内人士称,创投公司一方面看到巨大的中小企业资金缺口这个市场,一方面又不希望承担企业成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这就无形中使中小企业成为创投业的鸡肋。而政策走向则是创投在中国发展的要考虑到一些特殊风险因素。

  政策风险是创投的隐忧

  仅2005年12月前半个月,冠以“中国”两字的创业投资“大会”、“论坛”,全国就有不下5场,北京、上海、深圳……2005年,对于国内风险投资业而言,确实是忙碌的一年,也是不平静的一年,同样也是迷茫与希望同在的一年……

  据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共有253家企业获得了中外创投机构12.69亿美元的投资;而2005年,获得投资的企业减少到233家,资金总量也减少到10.57亿美元。2005年,创投在中国的发展不进反退,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变化。业内人士称,11号和29号文件对创投今年的发展造成了不少的影响,国家外汇管理局先后发出的三个文件影响了中国创投业今年的成绩。

  所谓的11号和29号文件是指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05年1月24日和4月8日分别发布的《关于完善外资并购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境内居民个人境外投资登记及外资并购外汇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外管局发布这两个文件的初衷,是为了打击非法资本外流,但却遏制了民营企业利用离岸公司进行海外投资及融资之路。文件发布之初,创投业尤其是海外创投开始出现反对之声。随后,全国的民营企业拟赴海外投融资的项目几乎全部告停。

  也许是创投的现状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2005年10月23日和11月1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国家发改委又分别发布了《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了11号和29号文件,重新开启了创业投资海外红筹退出通道,促使更多的国际风险投资资本涌入中国。

  业内人士称,要想在中国挣钱,不得不要考虑中国政策的变动。

  中山大学金融系主任陆军教授同样也把深圳的风险投资相对于广州活跃的原因也归功于国家政策。他给记者分析说,深圳作为一个经济特区,政府很重视,出台了很多的条例文件鼓励当地的发展,税收上有很多的优惠,加上深圳交易所也在那里的天然优势,使深圳的风险投资相对广州来说要活跃些。

  当然,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乃至于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表现,都要求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国内资本市场的建设,比如进行一些金融体制的改革,建设市场经济的法制等。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企业和投资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想获创投关照计划书很重要

  中国的企业融资难,中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更难。

  一位来自国内风险投资界的人士表示,中小型企业若想取得融资,一方面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本身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风险投资者现在很理性,他们要考察企业本身有没有一个商业模式,有没有规范的运作,有没有一个具备了创业精神和从业经验的创业团队。这就是说,要想获得资本市场的帮助,就要使自己符合投资人的要求。

  美国纽约道湾集团(投资银行)副总裁、中国首席代表李统毅博士在接受《融资导刊》记者电话采访时则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的企业苦恼找不到好的风险基金。一方面,国内的风险基金经理把握不住风险;另一方面,国内的企业不太重视商业计划书。他呼吁,企业若想吸引住风险投资的眼球,必须重视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招商融资没有商业计划书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样没有一个正规、完整的商业计划书那也是希望渺茫。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就是:所有投资者首先面对的是您的商业计划书而不是您的项目。

  企业整理、撰写商业计划书的过程,也是首先把该项目推销给企业和企业家自己的过程。作为连你自己都不相信的商业计划,你是不可能推销给别人的,更不用说精明过人的国内、国际投资者。反过来,即使一个实际上很好的项目,如果没有通过商业计划书这一众多投资者认可的文字方式充分展示出来,其结果很可能仍是把项目留给了企业家自己。其次,商业计划书还能帮助把计划中的风险企业推销给风险投资家,它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招商融资,谋求更大发展。最后,对已建的风险企业来说,它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定下较具体的重点和方向,从而使员工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并激励他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据李统毅预测,2006年手机的软件、医疗保健机构、教育行业有很大的空间,可能会吸引住风险投资者的眼球。

  [相关链接]商业计划书成功第一步

  在目前以及将来的国内外投融资市场上,不管面对何种类型的投资方,商业计划书已经成为针对各类潜在的投资者而一开始就需要准备的一项最重要的书面材料。

  从广义上来讲,因为所有公司、企业的项目在运作中都或多或少地含有这样那样的风险,单是从经济层面来考虑,也没有100%的保证。所以,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都会把所有的项目看作风险项目,把准备投资的公司、企业看作风险企业。国内外融资方式虽说有很多种,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们都应该归属于风险投资这个大范畴。对于正在寻求资金的风险企业来说,商业计划书就是企业的电话通话卡片。商业计划书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投资交易的成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