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创新型企业“走红”经济大舞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 07:57 经济参考报

  上百家企业首次亮相全国科技大会

  在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上百名来自企业的“新鲜”面孔格外引人注目。据科技部有关负责人透露,有98家国有企业,46家民营企业参加了这次大会,加上转制院所,总数接近两百家。企业代表齐刷刷登上科技大会殿堂,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在我国科技大会历史上前所未有。

  在长长的与会企业名单中,记者看到,既有华为、中兴、中星微、联想等一批高科技企业,也有宝钢集团、中国三峡总公司等传统企业。“作为企业代表,能够参加全国科技大会,感到很振奋,很鼓舞。”宁夏林业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健对本报记者说。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角逐中,企业是自主创新主体的认识得到了高度认同。自主创新能力不仅在于能产生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和市场开拓。企业具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先天优势,有直接面向市场并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实现持续技术创新的条件。

  “对这一点,我的体会太深刻了。”6年前,李健所在的宁夏林科所是一家科研机构,1999年转制成为企业后,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李健说,改制前,林科所是一个封闭的院落,它的存在与否对周围环境没有多大影响。成为企业后,在求生存的巨大压力下,研究成果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转换成生产力。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从林业所(有限公司)引进了葡萄、石榴种苗繁育技术进行优良品种种苗规模化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当地引起轰动。改制前,林科所依靠每年167万的行政拨款艰难度日,如今,110人的研究所却可以打造出200万的年利润,员工收入提高50%以上。国家经济林木种苗快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在这里“落户”。

  国家的富强有赖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国的发展正处在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变的十字路口。如果仅仅满足于“加工厂”的角色,将很难实现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

中国经济必须实现“升华”,达到更高的层次,而拥有更多的自主创新产品是必由之路。

  实际上,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企业,创新都是使企业保持活力的核心因素。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焦炭生产的民营企业,传统的焦炭生产污染重,浪费资源。三佳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成功开发出第一代SJ-96清洁型焦炉,完成了焦炉烟道余热回收利用,配套了热电联产系统,提高了

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其工艺技术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权威部门检测,焦炉的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作为山西省唯一一家参加全国科技大会的企业代表,三佳公司董事长阎吉英表示,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三佳公司由污染产业到绿色产业的转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技术创新应该根植于企业,只有自主创新的企业才具有生命力。在刚刚颁发的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52.3%的获奖项目由企业独立承担或参与完成,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占到36.4%。这些获奖企业的共同特点是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自主创新和技术开发,建立了科研与开发良性互动机制,建立了科研开发的人才队伍和创新体系,形成了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高水平技术和产品,提高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毫无疑问,企业的自主创新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保定国家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马学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有一种错误观点,认为推广技术是企业自己的事,政府不应介入。但我认为对于涉及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项目,如果我们发现了而不在关键的时候推一把,那就有两种可能,要么这个项目被外国公司挖走,要么胎死腹中。而这都将给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与会的企业代表呼吁,政府应加强引导性投入的比重,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等手段给予自主创新的企业鼓励和支持。如对自主创新型企业推出减免税措施,对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一定标准的企业实施优惠政策;加大对国内自主创新产品的采购力度;同时在金融政策上,贷款、风险基金和资本市场融资对自主创新的企业给予倾斜等。

  为什么邀请企业参加全国科技大会?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梅永红对本报记者说,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企业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点和突破口。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要双管齐下,这么多年过去,在实际工作中,二者仍存在着许多不协调之处。今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二者的结合点就在企业。只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才能彻底解决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难题。

  我国企业要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目前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势下,我国拥有专利的企业只有1%。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据统计,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0.39%,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0.6%。这个比例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10。

  这次大会也向企业界和企业家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自主创新不仅是国家战略,更关乎企业的前途命运。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程中,企业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