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农村专业协会带动农民增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09:09 中国经济时报

  贵州六枝特区第三轮农村改革“试验”

  ■本报记者岳振孙国民薛正华

  2001年,贵州省六枝特区承担了该省有关部门下达的“深化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试验课题。作为贵州第三轮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县,六枝特区做
出“壮大农村中介组织,促进基地持续发展”的方案,作为该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农村专业协会的发展和作用备受关注。

  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来到六枝特区,就该区农村专业协会助农增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采访。

  六枝特区地处贵州省六盘水市东部,据介绍,全区人口64.17万,其中农业人口占50万。耕地面积39万亩,人均仅有0.16亩。农业大县如何才能实现农民增收,仍然是六枝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增收途径很多,关键是如何发掘、如何运用。农村专业协会的发展和带动作用得到六枝特区关部门的认可。

  在六枝特区,农村专业组织大多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各方利益的协调工作。“组织农民进行科学生产”是该区农村专业组织的主要职责。和农民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农村专业组织在六枝特区“扮演”着“戏份”相当重要的角色。

  岩脚镇“养鸡协会”和大用镇“大蒜协会”是该区成立较早、运作比较成功的两个农村专业组织,“民建、民管、民受益”。并举荐有眼光、有才干、有威望的人担当会长,其理事也由“营销能手、科技骨干”担当。

  目前岩脚镇“养鸡协会”已覆盖7个村300余户农民家庭。2003年,该协会涉及的农户共养鸡60万只,当年上市30余万只。据介绍,按每只鸡能获利5元左右计算,每户就可获利15500元左右。该镇罗家寨村是“养鸡协会”的发源地,据了解,目前从事其他农业生产的农户年均纯收入6300元,而养鸡户的年均收入为18000元,人均纯收入达4700多元,该协会会长刘锦祥等10余户骨干户年收入可达5万多元。

  2003年上半年,受

禽流感、饲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养鸡协会”的发展面临困境,农户利益遭到冲击,调整养殖结构势在必行。协会领导人及理事会做出决定: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市场驾驭能力和资金能力,调整养殖结构,最后形成了“一业为主、多种养殖”的新发展模式。调整模式后的2004年,协会养鸡50万只,养猪1500头,养牛250头,协会总盈利185万元,户均获利6166元。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会员的养殖种类和规模,会员同时也是会长的刘锦祥目前饲养了2000只鸡、6头牛、20头猪;会员罗传东在2004年养鸡400只,养猪60头,今年他预计要养猪70头以上,还要养200只鸡,预计今年可获净利16000元以上。

  会员卢奉民在2003年禽流感期间还养有鸡500只,最后没赚到钱还折了本儿,后在协会的帮助下,2004年9月获得政府扶贫资金的支持用于肉牛饲养。他四个月买进40头牛,饲养出售后净赚8000余元,2005年上半年他出售26头牛获利5000多元,预计整个2005年他将总共可以获利15000元左右。

  另外,该区大用镇“大蒜协会”现有会员203人,带动本村及邻村栽培大蒜1200亩。“通过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蒜苔一般比平常提早上市15天左右,产量可以提高15%,加之协会招来的客商就地竞价,确保了协会会员的利益”。据介绍,大蒜协会在今年还组织会员到邻县、镇进行考察,并引进了提早上市的新品种和“蒜苔秸秆免耕栽培技术”进行试验,以期进行推广。

  据当地农经部门测算:2005年,该镇蒜苔亩产可达400公斤左右,单价为0.5元/公斤;蒜头单产415公斤,单价为1元/公斤,扣除生产成本,平均每亩纯收入可达1660元,仅种植大蒜一项,该镇岱港村片区农民就可达332万元。

  岩脚镇养鸡、大用镇大蒜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而在六枝特区落别乡,“水稻协会”成了该乡农民增收的助推器,农业产业化水平也在“水稻协会”的推动下得以提升。据介绍,协调粮食加工企业和农民利益以及营造合理、双赢的价格机制是“水稻协会”的主要功能,让企业与粮农的“订单合同”沿着公平、合理、有偿的原则和《合同法》的规定进行。

  据介绍,六枝特区用建立农村专业协会的方式来转换农户经营方式,以此来探索山区农业产业化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升级速度慢、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的解决之道。“以专业协会组织农民,开发山区优质农产品,使之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为了增强农村专业协会的实力和办事能力,很多协会都与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进行技术协作,以此来保障协会工作的顺利进行。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六枝特区农村专业协会有25个,会员2564人,带动农户5748户。

  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有关专家在对六枝特区农村专业协会进行调研后说:“各类农民协会的建立,赋予农业生产以新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为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当地有关负责人也介绍,目前这些专业协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应对市场和复杂局面的能力弱,营销经验不足;产品未进行深加工,附加值低;政府偏重项目服务,市场开发、培育和生产调控上做得较少;协会组织的生产多属于被动式生产,市场风险较大等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多方协助,使协会能够更加适应市场发展。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