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北京晨报:俄乌天然气之争给中国的一点启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02:20 北京晨报

  2006年第一天爆发的俄罗斯、乌克兰天然气危机,四天后偃旗息鼓,但全球的能源神经却无法再回到原来的轻松。公开报道说,欧美各国都在反思本国能源政策:5个中欧国家正在讨论能源多样化,意大利重提核能,波兰也在考虑新的天然气进口线路等。

  人们思考的结果是:能源问题很重大,鸡蛋确实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此事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有重要的启示,从俄乌天然气之争能看出俄罗斯能源外交手法的重要特征。

  今后,俄方对能源管道的控制权会一以贯之。此次危机的爆发缘于普京希望取缔前苏联时代的“天然气慈善政策”,但收回天然气所经国家的管道控制权才是俄方最渴望的目标。对于想争夺世界能源领导权的俄罗斯来说,这是未来国际能源领域增加讨价还价砝码的最佳策略。

  此前,在国家战略资源——石油和天然气上,中国与俄罗斯的石油与天然气合作比较深入,昨天的消息说,普京总统宣布今年夏天修建泰纳线,这条石油线的目的地之一就是中国。

  此前,在“双头鹰”政策下,俄铺就了辐射欧洲各国的西部天然气网络,现在正准备建设一张将中国纳入最重要客户的东部天然气网络。从这个工程的部署看,俄在不断打探中国“底线”,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话语权。

  因此,在中俄天然气管道成形前,中哈石油与天然气管道的成形使中国可以有备无患,分散了单一管道的风险。但俄乌

能源供应上“釜底抽薪”的手法仍然令人对上述路径的风险不能放松。

  这次,乌克兰其实做了准备,为了应对俄停止供应天然气,乌克兰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400亿立方米天然气协议。但没有想到,俄此后迅速与土达成协议:以更高的价格把今年从土进口天然气从100亿增至300亿立方米,且仅第一季度就订购了150亿立方米——这几乎囊括了土这季度的天然气生产总量。

  除了分散风险启示外,此事给各能源需求国另一个重要启示:在国家利益面前,相互交织的地缘政治关系有时很脆弱,但只有加深它们之间的经济依存,才能让这种关系变得牢靠,

中国经济确实需要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31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