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家邮政350年垄断被打破(产经·观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 08:23 人民网-市场报 | |||||||||
中国邮政当如何 英国“皇家邮政”在国内邮递行业长达350年的垄断,于2006年1月1日走到终点:英国邮政服务市场全面开放,任何持有合法执照者都可从事商业与居民客户投递服务;允许各家邮政公司公开竞争,“分享”英国邮递服务市场的蛋糕。
在许多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邮政都由国家垄断经营。改革之前的英国“皇家邮政”拥有20万人的庞大邮政队伍,占有英国邮递服务市场97%的业务。“皇家邮政”为什么要破冰改革?概括起来看,一因近年来邮局亏损严重,每天亏损额约为150万英镑,累计亏损已经超过20亿英镑;二因服务质量较差,“外界对其效率低下、邮件延误丢失等问题的批评不绝于耳”;三因管理落后,一些媒体批评说,“皇家邮政”管理还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一套;四因员工不满意,2003年和2004年“皇家邮政”曾发生过两次工人大罢工。这些原因正是垄断经营的典型病症。 在我们国家,“邮政服务市场全面开放”是遥不可及的事,因为我国邮政事业改革的步伐确实是比较缓慢。 垄断是一把“双头剑”,或者赚取暴利,或者严重亏损。自打“国家邮电局”被分成“邮政局”和“电信局”两个部门后,邮政系统的年度亏损曾经达到了上百亿元人民币。对邮政事业改革的呼声,时有所闻。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下定决心打破垄断。要知道,垄断还真是吃鸡的鹰。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有个著名的比喻:“鹰和人都吃鸡,但鹰越多鸡越少,人越多则鸡越多。”这是因为人除了吃鸡之外也养鸡。可是,我们能指望垄断之鹰来给你养鸡吗? 打破垄断,让竞争之“人”来取代垄断之“鹰”,是改革最本质要求,也是改革的初级阶段——即“侵蚀阶段”。侵蚀与转型两个阶段划分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罗纳·塔斯教授最早提出来的。垄断不打碎,侵蚀阶段不完成,转型阶段就是空话,对邮政垄断来说如此,其他行当的垄断亦然。当改革跨过“感性热情”的阶段后,必然会迎来“利益博弈”的冷酷阶段;面对冰冷的深水区,显然不能用“感性热情”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来应对。 《市场报》(2006年01月06日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