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宜居城市不是政府的形象工程 当以市民为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 08:23 人民网-市场报

  新闻回放

  日前,由《商务周刊》和零点公司联合发布的“2005宜居城市排行榜”出炉,北京等一批大城市遭遇名次下跌的“滑铁卢”,其中北京市的排名由2004年全国第3位跌至第15位。天津、广州、南京等十几个城市都出现下滑窘境。城市的宜居名次缘何下滑,值得每个在城市居住生活的人们探讨。

  交通拥堵成为“宜居”绊脚石

  严重的交通拥挤拖了城市的后腿。在北京,依靠公交车上下班的普通市民,平均每天路上跑的时间大约需要3个小时,且大多数公交车内拥挤不堪,空气污浊。其他大城市排名下降与北京大致“异曲同工”。畅通有序的交通是“宜居城市”的核心要素之一,近些年来,许多城市将大量资金砸向交通,道路越拓越宽,交通网越来越庞大,可交通反而更加拥挤,路堵日渐严重,群众多有抱怨。这是由于城市交通的科学管理水平不高和交通建设和管理缺乏人性化,尤其对普遍百姓的出行关注不够,城市轿车发展过快,占据大量道路资源,而公交发展相对滞后,网线不足,站点少。

  (尹卫国)

  “宜居”不能缺“软件”

  这些城市的“宜居窘境”,其实也就是“发展窘境”。可见,要让人们对一座城市产生极大的认同感,这样的城市就必须要尽可能的满足每一个居住者生活个性化的需要,能为居住者提供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能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这并不在于

城市建设规模的大小和城市富裕程度的高低。城市要真正“宜居”,不仅仅包含城市构成的各种“硬件”,还要看城市是否具有公平、公正、平等、开放的各种政策制度之类的“软件”。

  (单士兵)

  “宜居”不是政府的形象工程

  留心观察,在很多城市进行的适合居住开发中,多是政府大唱“独角戏”,如“用15年将武汉建成最适宜居住城市”,“昆明:3年夺回最适宜居住城市称号”,“深圳将建成最适宜居住城市”等,市民却很少参与。于是,“适合居住”成了一种城市形象和荣誉性行为,成了政治性口号、成了政府的形象工程。如果不能用城市发展来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焉能适合居住?

  宜居城市与美人

  美人对眼睛来说是快乐,对心灵来说是地狱,对腰包来说是炼狱。如果我们把“宜居城市”换成美人来考量,会怎么样?每一个城市的管理者们都急于把城市最美的一面展示在世人面前,中央商务区、地铁、城铁、磁悬浮、豪华高档购物中心、

高尔夫球场、顶级公寓以及高耸入云的标志性建筑等等。然而,对于庞大的依靠薪水过日子的城市居民群体和那些外来者们来说,这些城市美景虽然很养眼,很受用,但未必消受得起。我只想说,“宜居城市”的标准或许有很多。但无论如何,当3亿元一幢的顶级
豪宅
在绝大多数居民为难以在城市中心立足而备感无奈和窘迫这一大背景之下横空出世,当城市中心逐渐演变成有钱人才有权“宜居”的俱乐部时,当我们的城市日益出落成一个风姿绰约的大美人,而绝大多数居民却只能在城市五环以外远眺时,我想问,这样的美让人如何欣赏?这样的城市又何谈“宜居”?

  (李甘林)

  《市场报》(2006年01月06日第八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32,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