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饥荒与过剩间轮回 能源新政考验中国智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 08:23 人民网-市场报 | |||||||||
早在两年前,“夏缺电,冬缺煤”已经让人们对能源瓶颈有了直观的认识。到了2005年,多了一个让汽车跑不起来的油,“地大物‘薄’”成了中国最新的形容词。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到2020年,中国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能否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能源问题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 “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惟一的两个量化指标:“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
三大“短板”制约经济发展 如果说五大问题是对我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做出的概括,那么具体到有关行业则主要是石油、电力的短缺,以及作为煤炭大国不得不面对的“煤荒”。 石油消费过度依赖进口 能源安全保障亟待提高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我国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原油缺口将分别为1.5亿吨、1.8亿吨和2亿吨。2010年我国石油需求将有一半依赖进口,而到2020年该比例将达60%。一个国家如果要保持石油供应安全为主的局面,石油净进口率绝对不应超过50%,理论上应控制在30%以内。 我国虽地大物博,但石油储量并不高,且分布不均。为了解决石油供应问题,五年来,政府做出了不小的努力。2002年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建设,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建设距离最长、管径最大、压力最高、输气量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输送管道工程。2003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立能源局,明确赋予其管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责任,石油战略储备也逐渐浮出水面。但目前全球能源供需平衡关系脆弱,石油市场波动频繁,国际油价高位振荡以及各种非经济因素均影响着我国能源的国际合作。这要求我们统筹国内开发和对外合作,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程度。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在讲述过去五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发展情况时说:“煤炭消费大概占我国总能源消费的74%,而油气消费量还不到总量的1/4,这个比例比许多国家都低。石油资源短缺已经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 在“饥荒”与“过剩”间轮回 电力行业重复建设让人忧 回顾最近几年的能源发展道路,中国能源网执行副总裁韩晓平认为“能源领域最扭曲的是电力市场”。 韩晓平认为,电力行业多年来总陷入“饥荒”和“过剩”交替重复的轮回,电力市场的弊病是因为“计划的电价”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造成的。中国能源网的资料显示,到2005年底,中国发电装机总容量有望超5亿千瓦,但在2005年夏季仍有25个省拉闸限电,电力缺口3000万千瓦,电力紧缺情况刺激发电机组进口大幅攀升。中国电力建设呈现失控迹象,大批在建项目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核准,已有32个违规电站项目被国家明令“立即停建”。 “电力过剩其实就是我们对电力市场的一种扭曲认识导致的”,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副主任鲍海说,由于前些年缺电以及近些年以来的经济好转,给大家造成一个严重缺电的假象,电力市场不完善的机制导致电力行业出现盲目投资建设,各地方的电厂项目也纷纷上马。他认为,相关政府部门还是以计划体制的思路来制定电力行业的发展道路,缺乏对电力行业的整体考虑,以至于造成电力行业“盲目”发展的“有力”环境。 山西居然需从外省运煤煤炭短缺凸现体制之痛 在地理课本中,山西还有一个别称:“煤海”。然而,当电荒在全国肆虐的时候,山西作为煤炭第一大省还要从外省运煤则多少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了。煤荒真的是导致电力吃紧的原因吗?煤炭也面临硬性短缺吗?在煤荒之中更多折射的是体制之痛。 世界煤炭看中国,中国煤炭看山西。目前所造成的煤荒情况只是表象,其背后隐藏着很多原因…… 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许多地方面临资源枯竭的困扰。据资料显示,山西省的小煤矿的回收率只有10%~15%,每年2亿多吨的产量就要动用5倍多的资源,浪费惊人。 矿难频发,安全形势严峻,也是造成煤炭紧缺的一大因素。一些煤矿相继发生的井下安全事故影响了煤炭产量。据山西有关部门估计,山西全省煤矿安全欠账达140亿元。目前,山西省煤矿中,未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实行壁式开采的约占70%,未实现双回路供电的约占85%,9万吨以下的矿井约占70%。这意味着这些矿井安全隐患重重。出现矿难就须关停整治,关停整治产量自然下降。此外,国家煤炭重点企业生产能力已经到了极限。近几年,全国煤炭行业投资年均不足百亿元,这造成了在未来一两年之内,全国国有大矿的产能增加极其有限,且没有大规模新矿点建设,煤炭企业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同时,作为一种资源型的行业,煤炭行业资源的管理体制对行业发展非常重要。近几年来,尽管在煤矿的安全整治、结构调整、资源整合、关小上大、采煤方法改革等方面都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但我国的能源管理体制改革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微观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层面上,还没有触及到宏观的、高层次的能源管理体制问题的要害。 五大问题困扰能源安全 提起过去的一年,问老百姓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有不少人都会回答:“与能源有关的生产资料价格都在涨价”。“水电、煤气的价格几天一涨,为了能便宜4分钱买一度电,我整整排了一天的队。”一句感慨道出了能源问题对我们的生活正在造成着的方方面面的影响。 加油站旁“本站无油”的招牌高挂,排列整齐的车队因缺油而集体熄火。这种场景比起已经司空见惯的“拉闸限电”,更触目惊心。各种规定随之相继出台:企事业单位、商店超市夏天的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天暖气不得低于16摄氏度,但也不得高于20摄氏度。平常百姓换下了白炽灯泡、饭店餐厅换上了节能锅灶。“节约”两个字在一段时间内遍布大街小巷的广告标语、媒体报端。回首“十五”,“粗放发展、资源绷紧、背负包袱、加快改革”这16个字大体可以成为能源领域问题的写照。 不仅在中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能源危机在世界各国以各种面貌出现。为了抢夺一级保护能源,各国纷纷祭出了自己的法宝。以石油为例,美国挂着“维护世界和平”旗帜,派出轰炸机,靠着扔掷导弹构筑自己的石油帝国;俄罗斯则以石油为刀刃,逼着乌克兰等能源进口国仰其鼻息,谋建“第二欧佩克”;迅速成长的日本则怀抱金条,靠着风行世界的出口产品赚回能源。而怀抱着“和平崛起”梦想的中国,目前面对迅速膨胀的供求落差,给出的答案是:合作开发、共享利益、共同发展。最具体的例子就是:2005年3月,中国、菲律宾和越南三国的国有石油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约定在未来3年里,三家公司共同探明该海域的地质结构和油气储量,无论是对由于石油完全依靠进口而外债累累的菲律宾,还是对正处于开足马力驱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和越南,对南海石油的共同开发,无疑是“多赢”的选择。 中国在能源问题上对外遵循共同发展原则,对内则也在寻找着政策的平衡点。过去的一年中,油价变化频繁,受油价影响强烈的交通行业,却并未伤筋动骨。“汽油虽然涨价了,但一个月顶多也就增加了200元左右的成本,再减去政府给的补贴,其实变化并不大。”出租车司机小李告诉记者。能源是有限的,价格的上涨可以让人提高对其的注重程度。 “十五”期间,我国虽然暴露出了一些能源消耗上的问题,但在能源的生产供应上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可以说,正是能源的稳定供应,有力地支持了GDP以9%的高速度增长,同时实现了GDP翻两番,能源消费仅翻一番的成就。 然而,回顾这五年的能源发展道路,在生产和供应上也呈现了“吃力”现象。2005年12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报告我国当前能源形势与能源安全问题时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所不得不面对的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能源供给形成的巨大压力,二是资源相对短缺对能源产业发展的制约,三是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四是能源技术相对落后对能源供给能力提高的影响,五是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 根据国际经验,中国已迎来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曾经历了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和能源结构快速变化的矛盾时期。但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环境保护日盛的国际背景,中国面对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打造节约中国:未来能源多元发展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不二选择。“外面30多度、里面零下4度”,这是北京郊区某大型室内滑雪馆的广告语。现在人们钟爱反季节性的活动,比如夏天滑雪、冬天游泳。去年夏天,济南甚至以一天1万度的耗电量为代价,举办了一场占地2000平方米的大型冰雕展览,受到广泛质疑。接踵而来的“煤荒”、“电荒”和“油荒”,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品尝到资源短缺的苦涩。节约,从没有像今天一样被人们如此关注过。 “我家现在头上顶着节能灯泡,火上架着节能燃气,买空调先看能效比……”说到自己家里的能源节约,刚搬了新家的冯大妈脸上是按捺不住的自豪。作为京郊的一户普通农民,她家响应国家节约能源的号召,自建了发电用的沼气池,不仅免除了断电之苦,更用节省下来的电费重新装修了房屋,甚至连家里的电器都换购一新。“节能家电虽然比普通电器贵上一些,却会在很长一段时间节约其使用成本。它的好处不仅在于省下来的那一点电费,更在于‘越用越省钱’的感觉。”冯大妈的节能实录充满了普通百姓过日子的小智慧。她的做法于小家而言是精打细算,对国家说来则体现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具体落实。 一般而言,GDP增长8%,能源消耗增长约为5%,而中国2002年和2003年的能耗相应增长为14.5%和13.5%,相当于2年时间耗尽了5年的能源供应。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资源的支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中国正在“透支”这一支撑能力。国家发改委能源所高级顾问周凤起认为,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未来15年,我国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增大资源消耗的强度。党中央国务院对建设节能型社会十分重视,在“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要求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这两条具体数量概念的目标的提出,说明中国政府已经把合理的增长速度和具体的节能指标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倡导能源新政才能标本兼治。之前,中国的能源结构长期过度依赖煤炭。有关研究表明,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每下降1%,相应的能源需求总量可降低2000万吨标准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指出,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关键应该在于能源多样化。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相关扶持政策也将相继出台。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经步入新的阶段。国际能源机构的研究资料表明,到2020年,新的可再生能源(不包括传统生物质能和大水电)将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0%,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总的比例将达30%,无论从能源安全还是环境要求来看,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新能源的战略选择。 高世宪对可再生能源的前景表示乐观。他建议,中国应该因地制宜,政府应高度重视多元能源的研究,并在发展可再生能源中给予政策扶持与补贴,开发新型能源,为最终摆脱依赖石油的经济走出一条节能型道路。 《市场报》(2006年01月06日第二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