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行业专题--医药业 > 正文
 

家庭小药箱藏安全隐患 过期药品回收路在何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 07:39 经济参考报

  居家过日子,谁都少不了备个“小药箱”,头疼脑热自己就“对症下药”了。时间久了,药箱里就会积攒不少“过期药”,对此有些人熟视无睹,殊不知,这些过期药也许正是威胁健康的“定时炸弹”。

  过期药品有安全隐患

  据一项社会调查表明,我国各大城市平均每个家庭有过期药215粒,其中30%至40%的药品超过有效期3年以上。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存有备用药品,其中高达82.8%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储存过期药品的习惯,90.1%的被调查者有将过期药品随意丢弃的经历。

  南昌市食品药品监督局流通处邱志晖认为,造成家庭药品过期泛滥的原因不少,一是盲目买药造成的浪费;二是医生给病人开处方时,常常开出超过病人需求量的药品;三是由于现在药品都是整盒、整瓶的包装出售,有些药可能只服用一次或几次,而剩余的药存放时间长了就会过期。

  不少人认为,“药品过期了加大剂量服用同样有效”、“处理过期药品扔到垃圾筒就行了”。对于这些生活中常见的误解,贵阳医学院药学系副教授蓝燕宇指出:首先,过期药物不仅会导致药效降低或失效,甚至可能增加毒性;二是过期药品处置不当流入社会,不法商贩可能通过低价收购这些药品,经简单加工、包装后再次流入农村、小型医疗机构等销售渠道,给社会带来难以估计的威胁;三是药品非常易于分解,而且不少药品有毒,随便丢弃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化学性污染已成为土壤和水体的最大杀手,而过期药品正是此类污染源。

  过期药品缘何回收难?

  当前过期药品回收中普遍暴露一些问题:一是多数老百姓指望上缴过期药后能够得到一定的补偿,但药监部门承担不起这笔费用,而合作的药店也无力承担有偿回收的费用;二是限额回收使老百姓把带来的多余过期药又带走,影响了老百姓的换药积极性;三是生产厂家的对口回收使换药很不方便,而且大多数药厂并不采取换药措施;四是药品管理法规存在“空白点”,截至目前,国家还没有具体法规来规范公民处理家庭过期药品的行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过期药品回收“冷场”不单纯是激励机制的问题,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副院长顾海就认为,从科学的用药习惯到对药品回收的理解、支持,全民的普及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作为一项关系百姓用药安全的大事,个别药厂、药店单枪匹马地开展回收过期药品活动毕竟势单力薄,联合更多企业的参与才是扩大影响的有效途径。“但是,这里牵扯到费用的比例分配问题”。顾海指出,各地区企业药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有所不同,那么,各企业应该交多少费用就是一个问题。“此外,在回收点的分布上,是不是应该考虑有更多的网点布局,甚至像我们今天回收电池一样落实到小区和街道。当然这样一来,相应的监管措施必须跟上,保证回收点的药品不会外流。而所有这些,到真正操作起来的时候,都不是简单的工作。”

  但是,由于对过期失效药品的回收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致使一些回收的过期失效药品没有被最后销毁,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零售药店将回收的过期失效药品当做合格药品再出售给顾客的现象。因此,在举办过期失效药品回收活动的同时,应当完善必要的制度,以使回收活动处于严格的监督管理之中。

  过期药品回收路在何方?

  蓝燕宇等专家说,我国应建立过期药品回收长效机制:第一,要尽快为过期药品回收立法。通过法律规范企业负责或资助回收处理其所生产药品及其废旧包装。第二,政府适当投资,提高企业回收过期药品的积极性。“地上”的即正规的回收机制可以保证劣药不外流,从源头阻断非法收药可能,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第三,政府、

医院和企业加大宣传普及医药知识,让群众充分了解正确使用药品的方法,合理储存药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第四,严防药品回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二手药”再上市。加强对药品回收点的检查,对不符合条件的回收点坚决撤销;建立严格的过期失效药品回收登记制度;对回收的药品要妥善保管,直至完全销毁。

  专家们还提出,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医院、药店和社区服务站等设立药品回收箱,这样有利用价值的药还可以再合理利用,比如作兽用药、花草药等;没有利用价值的也便于集中销毁,避免污染环境。另外,由于现在药品都是整盒、整瓶的包装出售,造成了巨大浪费和隐患。药品生产企业应为药品包装“瘦身”,以方便消费者按需、小剂量购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7,7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