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宜居窘境”就是“发展窘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宜居城市”这一概念,似乎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目标中的最常见的流行语了。单个的城市是一个有机系统,但从更宏观角度来看,整体的中国城市,同样是一个系统,她们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现在,“宜居城市排行榜”此上彼下的现实,说明当前城市的居民有着一种比较强烈的“围城心理效应”,那就是冲破被他们心灵抛弃的“现实的城市”,去寻找宜居的“向往的城市”。

  通过求解北京宜居程度下跌的原因,“交通条件”的“残废”最终成了阻碍北京城市宜居程度提升的“结论”。我相信,对其他遭遇同样下跌窘境的城市来说,它们一定也会找到相应的“残废因素”,成为这些城市最终“不宜居”或“宜居程度”下跌原因,例如交通条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经济水平、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等。

  也就是说,这些城市的“宜居窘境”,其实也就是“发展窘境”。可见,要让人们对一座城市产生极大的认同感,这样的城市就必须要尽可能的满足每一个居住者生活个性化的需要,能为居住者提供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能提高城市的

生活质量。而这一切,又都是多维的、多元的,它并不简单限于
城市建设
规模的大小,城市富裕程度的高低等等。

  这也就意味着,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不能缺乏应有的规划和统筹,否则,组成城市发展的各种要素就很难得到良性调整、协同发展,也就难以形成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导致城市出现一些“残废因素”,使居于其中的老百姓不满意、不认同。当然,城市要真正宜居,也不仅仅包含城市构成的各种“硬件”,还要看城市是否具有公平、公正、平等、开放的各种政策制度之类的“软件”。

  而要拥有这些“硬件”和“软件”,都需要我们的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制度设计者,能拥有以人为本的精神,科学发展的态度,宽容的胸怀以及不断自省的意识。这样,城市在向着“

宜居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才会避免出现更多的“窘境”。(5G5)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