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 > 正文
 

韩冬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 21:38 新浪财经

  韩冬青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汉族,男,1963年11月生

  个人简介:

  韩冬青教授1984年6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7月至1988年8月在扬州工学院城镇建设系任教。1988年9月考入东南大学建筑系,攻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研究生,1991年6月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10月获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9月至1996年12月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7年1月起在东南大学建筑系任教。

  韩冬青教授2001年2月至2005年5月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中国建筑理论与创作委员会委员、江苏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建筑师》杂志编委。

  韩冬青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城市设计理论及方法。迄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主持的主要设计项目有南京电视台演播中心大楼、南京新街口地区城市设计、南京河西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导则研究等20余项。出版专著《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发表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学术论文30余篇。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城市空间集约化及其整合技术"的课题研究,其创新点在于:以提高城市空间效益为核心,提出城市建筑一体化的整合理论和方法。取得的成果包括"基于空间效益的城市三维网络模型"、"城市交通换乘体系的一体化建构"、"城市高密集地段步行体系的整合"等。该项目研究对提高城市土地及空间使用效益、整合城市功能和塑造宜人的城市空间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品质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该理论和方法在"南京新街口地区城市设计"和"南京河西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等实践中运用,经济社会效益良好。以上成果受到国内相关领域同行的关注和好评。主持的"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专著《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已两次再版,发行数达3000册。

  韩冬青教授在建筑创作上提倡科学理性分析对建筑设计的基础性作用,主持完成的设计作品计二十余项,受到使用单位和社会好评,其主持的"南京电视台演播中心大厦"获2003年度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评选建筑设计一等奖,"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主建筑群"获2004江苏省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另外还获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目前正在主持"金陵协和神学院大教堂和新校区"设计。

  韩冬青教授在担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期间,主管学院教学工作,他团结全体师生保持了优良的教学秩序,积极组织和推动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果。他主持了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走向整合与开放的建筑教育--建筑学品牌专业建设"。他提出以"整合与开放"为特色的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思想和方法,其创新点在于:以培养建筑学创新人才为目标,建立本土化与全球化、校内与校外、教与学的联合互动,改变以课程为单元的并行灌输模式,建立以专业主干课程"建筑设计"为核心的课程群交叉互动教学新模式。以这一理念为基础的新的建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正在实施,受到国内众多兄弟院校的关注和好评,2004年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以优秀成绩通过全国建筑学专业教学评估。

  作为一名高等学校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韩冬青教授爱岗敬业,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学术规范,严谨治学,积极开拓,并将严谨的治学态度与灵活的创新精神结合起来。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与同事们团结协作,勇于探索,将个人的创造力与集体的力量融合起来,促进学科的发展。多年来,他一直承担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主干课教学工作,近七年来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近三十名。在本科教学和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以身作则,严格要求,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把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教育、优良的职业道德教育与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传授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其主讲的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富有特色,受到学生一致好评,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成绩突出。他主要参加的"发挥建筑教育的示范作用,培养建筑学学科优秀人才"项目获2004年度东南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和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被评为东南大学模范教师。

  获奖情况:

  1、南京电视台演播中心大厦,获2003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2、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主建筑群,获2004江苏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3、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警体馆,获2005教育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

  4、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获2004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

  5、2010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美国《Architectural Review》杂志2004年度总体规划优秀奖(本人为主要设计者之一)

  6、发挥建筑教育的示范作用,培养建筑学学科优秀人才,获2004年度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术论文:

  1. 韩冬青,类型与乡土建筑环境--谈皖南村落的环境理解,《建筑学报》,08/1993,P.52

  2. 韩冬青、乌再荣,开放的建筑.开放的未来--介绍铜陵财贸专科学校图书馆设计,《建筑学报》,03/1994,P.34

  3. 韩冬青,建筑形态建构方式的比较和探索,《新建筑》,03/1994,P.26

  4. 韩冬青,论建筑功能的动态特征,《建筑学报》,04/1996,P.34

  5. 韩冬青,浅析建筑设计活动的程序机制,《同济大学学报》,05/1996,P.586

  6. 韩冬青,门槛的衰微--城市.建筑综合系研究初探,《建筑师》71,08/1996,P.85

  7. 韩冬青,城市设计创作的对象、过程及其思维特征,《城市规划》,2/1997,P.17

  8. 韩冬青,城市设计的创作方法论探讨,《规划师》,2/1998,P.61

  9. 韩冬青,文脉中的环节建筑,《新建筑》1/1998, P.20

  10.韩冬青,面向21世纪的建筑与城市--建筑学领域若干前沿问题的探讨,《建筑学报》12/1998, P.40

  12.韩冬青,浅析绿色设计及其在城市建设实践中的难点所在,《建筑学报》5/1999, P.16

  13.韩冬青,谈建筑策划中的城市意识,《规划师》,5/2001,P.16

  14.韩冬青、曹霭秋、王正、高海波,对城市中高密集地段城市设计的思考--以南京新街口地区城市设计研究为例,《建筑师》100,10/2002,P.4

  15.韩冬青、唐斌,基于空间效益的城市三维网络模型初探,《建筑师》2004年10月,第111期,P.70

  16.韩冬青,根深足迹沉 叶茂风华盛--《青年建筑师设计作品选集》引介,《建筑学报》,10/1997,P.50

  17.韩冬青,走近城市,《规划师》,5/2000,P.116

  18.韩冬青,平常的设计与设计的品质,《建筑与设计》3/2001, P.36

  19.韩冬青、龚恺、黎志涛、单踊、王建国,东南大学建筑教育发展思路新探,《时代建筑》,2001增刊(7月20日), P.16

  20.韩冬青、赵辰、李飚、童滋雨,阶段性.专题性.整体性--东南大学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教学实验,《新建筑》4/2003, P.61

  21.韩冬青,空间,《世界建筑》,05/2003,P.104

  22.韩冬青,设计漫谈,《建筑百家言续编--青年建筑师的声音》,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23.薄曦、韩冬青, R/UDAT的城市设计思想及其方法,《新建筑》,01/1990,P.49

  24.鲍家声、韩冬青,探索新的居住空间环境--高效空间住宅引介,《室内》,02/1992,P.14

  25.赵辰、韩冬青,吉国华、李飚,以建构启动的设计教学,《建筑学报》5/2001, P.33

  26.顾震弘、韩冬青,以南京中华门地区为例考察影响城市肌理的若干因素,《现代城市研究》3/2002,P.24

  27.应珺、钟华颖、韩冬青,建筑表皮的分离与整合,《新建筑》5/2003, P.49

  28.王正、韩冬青,格网--城市区段空间形态设计的一种方法,《城市规划》,03/2003,P.67

  29.钟华颖、韩冬青,城市设计中的交通换乘体系,《规划师》1/2004,P.70

  30.顾震弘、韩冬青,系统化.立体化.人性化--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斯德哥尔摩的城市交通,《世界建筑》,08/2005,P.78

  31.冷嘉伟、韩冬青,理性与自然的交织--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规划设计,《建筑学报》2005年11月, P.24

  出版专著:

  1、韩冬青、冯金龙编著,《城市. 建筑一体化设计》,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

  2、韩冬青、张彤主编,《杨廷宝建筑设计作品选》,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3、仲德崑、韩冬青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建筑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