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非公36条:解放民营资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3日 10:53 南方都市报

  

非公36条:解放民营资本
东星集团业已获批筹建民营航空公司。

  民航业对民资的开放是2005年落实“非公36条”的一大政策亮点。国务院新闻办供图2005备忘

  GOOGLE一下“非公36条”,共找到相关网页113000篇。

  BAIDU一下“非公36条”,共找到相关网页74500篇。

  破字,尤显其力度。冰字,则突出其硬度。

  之所以总是用“破冰”这样的词,来形容某些领域垄断打破之艰难,正是因为垄断局势放开得太不容易。2005年,媒体喜欢用“破冰”二字,来形容“非公36条”出台的分量。

  “非公36条”原名《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因为文件内容共36条而得其简称。

  由于“非公36条”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政策上的改善和利好消息,赢得了学者和企业层的广泛好评。那些还在为宏观调控的不利影响而头痛的私营企业更是认为,《若干意见》的出台使2005年的春天显得分外明媚。

  关键词解读

  2005年被喻为民营资本的飞天元年。

  2005年,铁路对社会资本的频频召唤,得到各方的积极响应。随着武广、石太、郑西客运专线、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等一大批铁路项目的开工,多元化融资方式也更多地活跃在铁路改革的舞台上,全年预计完成基建投资800亿元,比上年增长50%以上。

  2005年,三家民营航空公司次第起飞,中国民用航空市场正式向民营企业开放。

  2005年,中国首家民营石油联合企业——长联石油控股有限公司在京宣布成立,民营资本已全面进入此前由国企一统天下的中国石油垄断行业。

  这些,都在一个类似于点头首肯的姿势后发生的。2005年2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非公36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

  这意味着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被国有经济所垄断的行业,正式向个体私营企业敞开大门。非公经济迎来了它的“激情岁月”。

  开放,再开放

  12月20日的全国经济普查第三次公告中,提到了有关民营经济的情况。是次普查对个体私营经济的一般估计是占GDP的三分之一,但很多民营企业家估计,普查出来的GDP总量中增加的2.3万亿中,多半是个体私营经济的贡献。实际上个体私营经济的比重可能达到近40%。

  自称“在市场夹缝中生存”的个体私营企业,属于中国经济中的弱势群体,贷款难、受刁难多、承担风险能力弱,并一直被排斥在诸多行业之外。

  在此生存环境下,非公经济仍做出重大贡献,占GDP比重从1979年的不足1%提高到目前的1/3左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成以上由其提供,从农村转移出劳动力的七成以上也在非公经济就业。

  这“非公36条”,是民营企业“必也正名乎”的一个“名”,是国内第一个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系统性政策文件。“非公36条”从市场准入、财税金融支持、社会服务、政府监管、政策指引等七大方面形成了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这将有利于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潜规则”和体制障碍,获得良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对民营企业们而言,这不仅仅是得到“名分”和政策信号,更多的是真正打破无形壁垒的期待。

  毕竟,谁也不想再重复那个恶性循环——市场准入的限制是导致民营资本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民营资本可进入的行业有限,必然会大量涌入那些行政门槛较低的产业。因此,只有开放,再开放,才是民营企业实现良性发展的出路。

  最大障碍仍然是思想观念

  确实,从各地的实际操作角度看,“非公36条”的落实仍存在明宽暗紧的担忧。

  前段时间,有人对“非公36条”颁布本身提出质疑,上书党中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收回这个文件。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在媒体上直言:这是姓“公”姓“私”的争论在新形势下的一种反映。

  最大的障碍仍然是思想观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对此的理解是:文件上的政策要最终转化为社会的直接感受,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有些甚至需要10年。

  譬如在市场准入问题上,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政府的政策初衷与各种经济主体的市场准入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开放市场的实际效果不理想。在这个问题上,“非公36条”可能隐含着“第22条军规”:垄断行业和领域表示将放宽准入,但准入门槛会很高。比如,首家民营石油公司长联石油,出生时就证件不齐备。

  再加上,政府的审批核准政策尺度不合理、程序不透明,以及存在寻租和设租行为,都加大了非公经济的进入门槛。

  12月29日,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中华工商时报、中国企业投资协会、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共同主办的圆桌对话,“非公36条”依旧是讨论的焦点。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的学者迟福林这样认为,“非公36条”虽然执行起来很困难,但能出台这样一个重要的政策文件,毫无疑问将对加快市场化改革产生重大影响。这些都是多年来没有的改革突破性进展。

  思想观念的转变,总得需要时间。也许,再经过一些岁月的磨砺,再经过一些实际考验,我们会得到答案。

  代表性事件

  民营航空起飞

  民航业对民资的开放是2005年落实“非公36条”的一大政策亮点。

  2005年3月11日,民营航空公司奥凯航空在天津实现首航,而首家获批的民营航空公司鹰联航空,与依托旅行社资源的春秋航空在7月相继实现首航,从而标志中国民用航空市场正式向民营企业开放。

  在市场环境中,民营航空公司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老字号”国有航空公司的竞争,很多人担心民营航空公司到底能飞多远。

  经过几个月的运营,民营航空公司已经开始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奥凯航空虽然因为业绩不够理想而收回了低成本战略,但其强调错位经营,客货两运,将有好的发展态势;春秋航空则坚持走低成本航空路线,以低票价搅动市场,冲击原来国有民航垄断下的市场格局;鹰联航空看清形势,在有效控制自身成本的同时,稳步跟随民航业改革,并将引来外资投资。

  2005年6月6日,国内首家专业民营航空管理公司上海凯旋航空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民营资本进入航空领域的新形式。

  随即,排名200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70位的中国东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及总裁兰世立,斥资120亿元,欲购买和租赁20架空客A320。东星集团业已获批筹建民营航空公司。

  民航总局的官员透露,航空市场向民间资本开放后,有十来家民营企业在递交筹建航空公司的计划,并等候批复。

  铁路投融资放开

  2005年7月,铁道部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铁路建设经营的实施意见》,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客货运输、运输装备制造与多元经营四大领域,并制定了七项措施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铁路建设经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司司长王庆云认为,对公益性强的铁路项目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并进一步深化铁路价格改革,继续推进铁路企业股份制改制和上市,不断完善铁路产业组织模式。

  铁道部确立的铁路投融资改革总体思路是——“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我国铁路已经开放四大领域,鼓励各类非公资本进入。

  目前,铁路多元化投资格局已初露端倪:铁道部、河北省、山西省与华能集团、太原钢铁集团筹资65亿元,参与了石太铁路客运专线运输项目;由7家公司共同组建的唐港铁路有限公司斥资48.3亿元,负责新建迁曹铁路的运营和管理;由民资参建的浙江“衢常铁路”项目也已于近日开工建设。

  民营企业红筹放行

  2005年11月,外管局《关于境内居民通过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境外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业内普遍认为,此举有望重启民营企业“红筹上市”之路。

  “红筹上市”一度是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主流方式。该模式是指境内企业实际控制人以个人名义在开曼群岛、维京、

百慕大等离岸中心设立壳公司,再以境内股权或资产对壳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并收购境内企业的资产,以境外壳公司名义达到曲线境外上市的目的。

  2003年以来,大批的中国民营企业通过这一途径获得海外上市融资的机会。但今年以来,外管局两项旨在“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确保跨境资本合规有序流动”的规则,却误伤了民营企业海外融资之路,让红筹新公司断绝了海外

股票市场。

  外管局最新发布的这一通知,应当是对前两个文件的补充与替代,新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民企海外上市审批程序。

  按照新规定,民营企业或个人可通过设立一个“特殊目的公司”,使得外管方面的监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投行人士预计,2006年第二季度后红筹公司再度赴港或其他海外交易所上市集资,会再度出现高潮。

  首家民营石油集团成立

  “非公36条”去年2月横空出世,为非公有资本进入传统垄断领域,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开了绿灯。去年3月,国家工商总局就下发通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个体私营企业参与法律法规未禁止的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垄断行业、领域的投资与经营。

  此后不久,中国首家民营石油联合企业——长联石油控股有限公司6月29日在京宣布成立,标志着民营资本已全面进入此前由国企一统天下的中国石油垄断行业。

  “长联石油”由多家民营石油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目前有近五十家民营企业入股,涉及资本约50亿,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石油业民营实体。在政府官员眼中,它是中国非公经济的产物;在中国民营石油企业眼中,它是分散力量的凝结。

  然而,石油商会有人士向记者指出,长联石油的4张油品许可证(即

成品油批发许可证、成品油零售许可证、成品油/燃料油进口许可证以及最关键的国内矿产勘探开发许可证)尚未完全到手。前路仍漫漫。

  撰文:本报记者李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