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宋丹雷史江敏
在海产品中,海参一直被认为是营养价值最高的海洋生物之一。而海参中的珍品辽刺参,更是名甲天下。王名利的企业就坐落在辽刺参的发源地——大连瓦房店长兴岛。据该企业种苗繁育公司经理介绍,他们的海参原种基地和由种苗繁育基地保护培育的海参,目前正承担着我国惟一无公害绿色食品——“双驼牌”六排刺海参种场的开发建设。
为“辽刺参”前景担心
据科学考证,海参诞生于远古时代的前寒武纪,距今已有6亿年的历史。“人工培育、养殖,只是近不到20年的事。”王明利介绍说,“近几年来,更多的人意识到了海参的保健及药用价值,也看到它背后丰厚的利润,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养殖面积。目前形成的现状给海参养殖业埋下极大的隐患。”
有着多年海参养殖经验的专家柳万发与王明利看法极为相似:“从近几年养虾走入低谷以后,很多养殖户把虾圈改造成参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连市海参养殖面积近60万亩,年产量却只有一万吨左右。发展速度和养殖产量不成比例。这样的现实让人担心,如果养殖技术和管理跟不上,将会带来全面亏本的局面。”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有些地方的海参养殖户在每亩海域投放种苗竟高达1万头以上。”王明利对此十分担忧,“密度过大带来的后果极其严重。养殖池水中的生物饲料满足不了海参正常生长需要,使海参营养缺乏,生长速度减慢,成本增大。同时也为病害的暴发埋下了隐患。”柳万发补充道:“根据我多年对大连海域海参养殖的经验,每亩海域投放5000到6500头海参种苗比较合适。”
“还有滥用药物、随意使用添加剂的问题。如果再加上使用不健康苗种,将会直接影响辽刺参今后在市场上的声誉。”王明利的话语间透着焦虑,“我们现在已从国外引进了刺参搞人工杂交,正在培育新的养殖品种,对海参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任重而道远”
作为大连长兴海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明利对记者坦言:“虽然拥有5座1200立方水体育苗和分离饲养室,1座4000立方米水体育苗室,20个1200亩参圈和虾圈,自然海域3000亩,总占地面积1万亩,但公司很多地方还不尽人意,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
对一个把目标瞄准国际市场的企业来说,王明利说这番话是有根据的,“我现在只拿到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还没通过国际绿色食品认证,没获得进出口许可证,这意味着我们离全面进军国际市场还差一步。”
“我们现在只是当地水产养殖业的龙头企业。既然是当地的龙头企业,就要为养殖户提供种苗、技术、饲料等方面的优良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扩大企业。企业现在已完成制度安排、战略选择和文化塑造这三大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并不能说有了现代的企业治理结构,就可以高枕无忧。我现在就像一批老马拉着一辆老车,在缓步前行,任重道远!”王明利在讲最后四个字的时候表情十分凝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