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商品频频遭遇反倾销指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2日 09:09 中国经济时报 | |||||||||
规则不明沟通不力预警不足 记者费建法太原报道据有关部门统计,从1997年至今,涉及山西的国际反倾销案件已多达到17起,涉及金额5.1亿美元,占到全国遭遇反倾销总金额的10%,相当于2005年山西出口总额的16%。
据相关部门透露,山西商品遭遇反倾销的案件呈现增长态势,涉案产品达15种之多,其中不仅包括山西省特有的初级产品焦炭、糖醇和纯镁粉等商品,近年来还扩展到汽车零部件、紧固件、玛钢管件等技术性机电产品及苹果汁、柠檬酸等食品和化工行业。涉及国家包括欧盟、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山西商品的主要出口国。 据悉,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的绝对胜诉率已经上升到37.5%,而山西虽然先后有大晋、安泰等20多家企业应诉,并在案件中部分胜诉,但胜诉率仍然很低。反倾销案的逐年增多,给山西的出口贸易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使相应产业效益下滑,甚至一些企业停产、工人失业。 据专家分析,对国际交易规则不明确,和交易国沟通不力以及预警力度不足,是山西商品海外频频遭遇“红灯”的主要原因。反倾销对于山西的大多数企业来说,仍然是个新课题,出口企业需要研究国外市场的动向和容量,有目的地制定出口计划,防止市场过于集中。 有关专家认为,山西反倾销案的频发,说明涉及反倾销的那些产业其价格可能过低,产品成本可能不合理。及早认识到这一点,有利于山西对污染大、劳保条件差的企业进行控制。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中介机构和政府三方的积极性,加强反倾销预警体系建设,才能使山西走出频频遭遇反倾销“伏击”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