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央行主导:2005债市繁荣昌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1日 08:20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庹晓骅责任编辑 谢卫国

  2005年的债券市场热点层出不穷。上半年,企业短期融资债、债券远期交易吸引人们的眼球;下半年,熊猫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推出,更让人体会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繁荣景象。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方面,央行创新地发行3年期央票,11月又首尝60亿美元掉期操作;投资者方面,5月,泛亚基金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投资额度为1.8亿美元,成为我国首只获准进入债市的外资基金。

  产品的创新推动债券市场发展,2005年债券市场整体平均回报率超过5%,呈现历年来少见的上涨行情。债券市场存量、成交量纷纷迈上新台阶。

  回顾2005年债券市场的发展,央行的作用功不可没。

  2005债市迎来花样年华

  在经过多年的精心筹划、学术讨论之后,2005年,我国债券市场终于迎来了它的花样年华。创新产品不断涌出,市场参与机构不断增多,市场行情创出历史新高。

  据统计,截至2005年11月末,我国债券存量达7.07万亿元,与2004年同比增长42%,是1997年末的14倍;2005年1至11月累计发行债券37373.4亿元,与2004年同比增长55.22%,是1997年全年的20倍;市场机构投资者从1997年的16家

商业银行增加到5227家,其中非金融机构投资者近3500家。

  在整个债券市场发展中,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尤为突出,截至2005年11月,银行间债市成交量20.63万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78.58%,在我国债券市场总成交量比重已达90%。

  新品种不断推出是今年债券市场发展的最大特色,2005年人民银行第1号令便是与债市有关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发行管理办法》,使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成为可能,此前,只有政策性银行可发行金融债。

  随后,央行又发布《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使讨论多年的债券远期交易成为可能;5月23日,人民银行发布第2号主席令,主题依然是与债券相关的《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该办法一出台,便在市场引起轰动,以大型企业为主的众多企业纷纷发行短期融资债券,11月,短期融资券规模已经突破千亿大关,成为债券市场上的最大亮点。

  10月9日,人民银行批准亚洲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发行熊猫债券;12月,资产证券化历经多年讨论破冰而出,“开元”、“建元”两大资产证券化产品出现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这两大创新品种给债券市场注入新的元素,特别是资产证券化的推出,更引来市场对后期产品推出的极大期待。

  债券发行主体不断增加,品种不断丰富,使得债券市场整体平均回报率超过5%,呈现了历年来少见的上涨行情。至12月21日各类债券共发行306期,发行总量为3.99万亿元。良好的发展态势,使2005年已经成为债券市场发展的里程碑。

  央行占据主导地位

  在2005年债券市场的发展中,央行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几乎每一款创新产品都由央行主导,强力推出。在一年内完成债券市场的几桩大事情,央行推动债市发展的决心也可见一斑。

  作为掌管我国金融业大局的人民银行在2005年充足地显现了其运筹帷幄、统领大局的风度。在发展债市方面,央行早就意识到了其重要性与迫切性,但在与各个相关政府机构旷日持久的协调之中,债市的发展仍旧停留在一张设计蓝图上面。

  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6年底我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开放,面向世界的金融市场具有极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一个成熟健全的金融市场是开放的必要前提。而目前,银行仍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量级组成分子,企业融资90%以上来自银行贷款,本应由金融市场承担的风险过多地转移到银行身上,在深化银行体制改革的同时,发展健全金融市场刻不容缓。

  留给央行的时间并不多,留给我国金融市场的时间也不多。

  2005年,距离市场开放仅有两年的光阴,央行终于主动出击。股市沉疴过多,央行将目光转移到债市。与以往为了避免风险,采取“堵”的措施相反,央行此番充分运用了“放”的策略。特别是央行2005年底前的一道指令,让银行投资企业债成为可能,使银行这一企业债最大的投资主体再度返回市场,充分体现了央行“放”的智慧。

  此外,2005年,央行在掉期交易中小试牛刀,引来市场无数关注,更让市场期待,央行可以利用掉期这一手段,打破长久以来由发行票据唱“独角戏”的公开市场操作模式;金融债、短期融资券的放行,更让市场看到一个繁荣的债市的端倪。

  一位市场人士称,在央行的思路里,债券市场应当是传统票据、金融债、企业债三足鼎立的局面,相对前者,金融债、企业债在规模上仍未能与之抗衡,2005年央行在这两方面的突破,让市场相信这两块将在未来有所突破。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