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苯包装印刷再成隐形杀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 10:43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 |||||||||
食品包装安全峰会直指缺乏强制标准是其最大软肋 就在本报连续关注食品包装安全的同时,由中国包装总公司、国家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都)、成都市质检所共同主办的全国食品包装安全技术研讨会在成都大爆包装印刷行业的丑闻,这场以“放心食品、健康包装、无苯印刷”为主题的研讨会传出信息:苯类包装印刷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已经成为食品二次污染主要原因之一。
印刷成二次污染主因 去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食品包装(膜)抽查结果表明,专用的食品包装袋抽检不合格率高达15%。今年受兰州市质监局委托的检验表明,9组复合食品包装袋的检验,其中有4组食品包装溶剂残留量超标,不合格率达46%,最严重的超标10倍以上。在包装印刷时,油墨及其他物质则占20%。对此,国家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都)叶元明认为,食品包装印刷污染已经成为食品二次污染主要原因之一。 业内人士介绍,食品软包装大都采用凹版印刷技术,而由于食品包装材质的特殊性和食品包装的特殊要求,如果印刷时使用质量很差油墨———溶剂性油墨,就会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溶剂:甲苯和二甲苯。虽然其中的有些有害物质绝大多数都在制造过程中挥发出去,但少量溶剂会残留在复合膜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从膜表面渗入食品中,使之变质、变味。 专家就此警示:超标的苯类物质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容易引发癌症一类疾病,特别是血液系统疾病,如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 苯残留缘于标准缺失 鉴于包装印刷引起的食品二次污染事故日益突出,国家包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都)高级工程师马俊辉表示,我国食品包装标准严重滞后。目前实施的12项食品国家强制标准中,只对食品包装的卫生标准、包装材质有硬性规定,缺乏食品包装印刷质量的相关强制标准,各级质量检验机构定期抽查的项目只能依据1992年卫生质量国家标准,而这一标准中只限定了食品包装袋的一些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 据悉,目前大多数油墨本身含苯,只能用含有甲苯的混合溶剂来进行稀释,如果企业在生产食品包装袋时使用了纯度较低的廉价甲苯,那么苯残留的问题会更加严重。问题在于相关标准对食品包装材料的苯含量虽然作了限量规定,但是,限量控制对企业来说很难做到。原因在于,苯的检测费用颇高,一个包装检测就要花1000多元,这会有多少企业主动送检? 超标导致出口受阻 据悉,目前我国从事包装印刷的企业数达3万家之众,拥有100多万人的从业人员队伍,工业总产值达到630亿元。但是据权威机构的调查,近几年以来,食品包装安全性问题已经严重制约我国食品工业的出口发展。特别是欧美国家,对食品包装检测的标准要求很高,对食品包装中有害物质残留限制很严格,我国很多食品包装企业有害物质残留过量这一技术问题一直难以解决,食品出口也因包装问题屡屡受阻。 来自福建检验检疫局的消息说,我国出口的与食品接触的材料主要包括金属制品、陶瓷制品、植物制品等几类。2005年上半年,仅欧盟对我国上述产品发出的预警通报就达36批,是去年的3倍多,其中,金属厨具、餐具等主要是因为镍、铬、镉、铅迁移量超标,陶瓷制品主要是因为铅、镉迁移量超标,植物制品、纸制品主要是因为微生物、二氧化硫超标,而其他商品则主要是因为芳香胺、铅、铬、镍等迁移量超标。 本版采写蒋杰升 (夏天/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