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机械化”行医弊端凸现(热点关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 08:03 人民网-市场报

  医疗器械故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医生越来越习惯于依赖仪器设备,“望闻问切、视触叩听”这些最基本的物理诊断方法不知不觉中被淡忘了。行医愈来愈机械化,医学不再是触摸的艺术,比较像是解读机器讯号的科学了。

  “

  机械化”看病漏洞多51岁的刘奇心电图呈直线而被宣告死亡。在推往太平间的时候,如果他不是鬼使神差动了动手指,又正巧被身边的家人发现,等待他的很可能就是焚化炉。

  家人迅速将刘奇推往原来的病房,强烈要求再次检验心电图。医生万般不情愿地连上仪器一看,心电图还是呈直线,医生当即训斥道:“开什么玩笑,把死人推来推去!”

  刘奇的家人不死心,又把病人推到隔壁病房去做心电图。令在场医生大吃一惊的是,刘奇确实没死。人们将那台“草菅人命”的心电图机拆开一看,分别连接胸口、四肢的5根导线竟然断了4根。

  无独有偶:一位84岁的张老太病危得蹊跷———心跳骤停,但血压和呼吸都显示正常。她的亲属告诉记者:“七八名医生不由分说轮番上去捶胸、打强心剂、电击,一点也不见效,后来才发现原来是粘在胸口的心脏监护仪导线松掉了。”

  医生如果简单地用听诊器听一下,或者搭搭脉搏,这些“把活人当死人”的荒唐事根本不会发生。

  “医疗器械故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医生越来越习惯于依赖仪器设备,‘望闻问切、视触叩听’这些最基本的物理诊断方法在不知不觉中被淡忘了。”第二军医大学一位心内科老教授告诉记者。

  上海、北京等地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排了几个小时队,医生只是简单询问一下病情,就开出一摞检查单:CT、B超、心电图、抽血化验、X光透视……得了什么病?一切等报告出来了再说,真不知究竟是医生看病还是机器看病。病人即使心存疑惑,也不敢不遵“医嘱”,甚至一些病人也开始“迷信机器”,担心少作一项检查会导致诊断出现偏差。

  据一位老医生透露,现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滥用大型医疗设备现象。本来可以通过常规物理检查来诊断的病,医生却过分依赖医疗设备。

  调查中一些医学家告诉记者:是否拥有丰富的临床诊断技术和经验,恰恰是名医与医匠的根本差别之一。“完善的物理诊断结合询问病人家族史、病史,可以使80%甚至90%的疾病得出正确的初步临床诊断。比如肺部叩出鼓音,那就是肺气肿;如果叩出是浊音,就是肺水肿。”

  仪器削弱医师能力

  “由于对精密医疗仪器与电脑表格程式的过度使用和依赖,现在的医师不会花几十分钟去听胸部或触摸你的肚子,他们只要填张单子,有人就会送去放射科做电脑断层扫描,其结果当然是不到一个小时,病人体内的器官巨细无遗。医师相信,单纯依靠这些打印得漂漂亮亮的数据,就可以对病情了然于胸。”

  然而记者了解到,机械地应用各种医疗仪器的数据来诊断疾病,往往会削弱医师的综合判断能力,将他们引入歧途。

  “有了医疗器械,医生反而不会看病了。”一位老医生告诉记者,“我朋友的姐姐刚开始有点咳嗽,后来变得气喘。在几家

医院做胸透都显示肺拐角有阴影,诊断为感染性肺结核或过敏性哮喘,开了很多抗菌素和哮喘药。可她吃了药后病不仅没好,痰液里还开始渐渐出现血丝,气都喘不上来,最后只得住院。做核磁共振的时候发现其沿喉下去15厘米之处出现占位性病变,布满菜花状凹凸不平的东西,这符合恶性肿瘤的特征,于是医生紧急进行开刀切除。但是切下来的肿瘤经过培养后发现,里面根本没有癌细胞。”

  原来,这位病人根本不是哮喘,而是气管吸入了异物。在大量激素的作用下,细胞发生了变异。

  “她受了一年多的罪,最后还动了手术,完全因为医生不重视检查,没有仔细听诊,或是听诊水平太差。是不是哮喘通过听诊就很容易判断。哮喘的特点是吸气长、呼气短,这位病人则是呼气长、吸气短,正好相反。固定部位出现哮鸣音,首先应该怀疑是不是吸入了异物。这在教科书上就有记载。”

  依赖幕后

  医生诊断技能在临床上也被严重低估。

  记者手上有一份急救病人的治疗清单,费用总计8645.62元。其中诊疗费:24元;检查费:62元;化验费:934元;摄片费:80元;输氧费:128元;西药费:5463.46元;病室治疗费:1460.34元;手术及材料费:290.82元。

  其中最能体现医生技术水平和价值的“诊疗费”反而最廉价。这样的“畸形清单”在中国普遍存在。而记者了解到,欧盟国家门诊药费却是诊疗费的1/10。这成为我们

医疗体制改革中奇特的一幕,一方面病人抗议“看病贵”,另一方面医生抱怨“合法收入低”。

  “动辄检查也不能全怪医生。由于各级政府对医疗事业普遍补偿不足,医院管理者对此采取鼓励甚至强制检查的政策。人们把注意力都放在药费上了,有关部门就对药费进行控制,如此一来,医院里的各种治疗、检查费用更是直线上升。”

  一些制度也使得检查费居高不下。一位医生说:“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司法部门要求医疗事故‘举证倒置’,设备检查结果作为必要的证据成了医生的‘救命稻草’。一些医院院领导经常对医生讲,要自我保护,各种检查都让患者做一遍,否则打起官司来医院不管。”

  摘编自《新民周刊》

  《市场报》(2005年12月30日第六版)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