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2005,他们让世界喜怒哀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 02:24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唐靖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

  屡次参拜靖国神社,使日本与亚洲邻国关系陷入冰河期;带领日本争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以削减会费相要挟。

  在国内经济问题上,坚持推进邮政改革和精简政府等政策,使日本经济渐入佳境;不过,他也触犯了旧势力的既得利益,引发了日本政治地震,于是,9月11日的众议院选举成了小泉的一场豪赌,改革的命运、小泉的去留在此一举,幸运的是,他巧妙地夺取了最后而且是压倒性的胜利,施以对手沉重打击,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政治秀。

  尽管战绩辉煌,他仍不改去意,坚持在2006年9月任满之时如期离职,并在12月12日出人意料地首次公开点名接班人:鹰派代言人安倍晋三与改革急先锋竹中平藏。在即将到来的2006年,围绕着首相宝座,日本将上演一番激烈的争夺赛,其结果势必主宰日本未来在国际舞台上所作所为。届时,亚洲时局将如何的风云变幻,大洋两岸将如何运筹帷幄,且看小泉如何翻云覆雨。

  “克隆丑闻”主角黄禹锡

  12月23日,被称为韩国“克隆之父”的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承认其研究结果存在重大“造假”问题,韩国“民族英雄”一夜之间沦为科学骗子。

  2004年2月,黄禹锡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美国《科学》上发表论文,称在世界上率先用卵子成功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今年5月,该研究小组再次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攻克了用患者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的科学难题。8月,他又宣布培育出世界第一只克隆狗“斯纳比”。一时,黄禹锡成了韩国民族英雄。

  11月,媒体披露黄禹锡研究小组在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时接受了两名下属女研究员捐赠的卵子,并向其他被采集卵子的妇女提供了酬金。11月24日,黄禹锡承认向公众隐瞒了卵子来源,并辞去世界干细胞研究中心主席职务。12月23日,首尔大学经调查证实黄禹锡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系“有意造假”。黄禹锡公开道歉,并辞去首尔大学教授职务,等待司法调查。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

  欧洲宪法相继在法国荷兰遭遇滑铁卢,中期预算案迟迟未能敲定,英法两大阵营为农贸补贴争执不休,意大利等国对欧元提出质疑,新旧成员国各怀心思……

  种种迹象表明,欧盟正在经历其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身为欧盟掌门人的巴罗佐四处奔走,力挽狂澜,表现可圈可点。

  来自葡萄牙的巴罗佐在欧盟没有大国的坚定支持,而他得益于自己高超的平衡技巧才得以有惊无险地解决一系列难题。

  振兴欧洲经济是巴罗佐面临的又一大挑战和难题。巴罗佐曾明确表示将“里斯本战略”作为第一要务,然而,他很快就意识到“美梦难圆”,并及时调转枪口,继续对增长和就业问题开展攻坚战。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欧盟第二贸易伙伴,今年年初以来发生的一系列以纺织品为代表的贸易争端让近十年间发展势头良好的中欧关系渐呈剑拔弩张之势,更使手握贸易决策大权的巴罗佐头痛不已。

  2005年正值中欧建交30周年,巴罗佐7月14日来华访问,虽然未能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两大问题上实现突破,不过他对中国的重视和友善之情时时溢于言表。

  反战母亲希恩

  一位普通的美国妇女,即使在24岁的儿子凯西战死伊拉克之后,她也只是众多丧子母亲中的普通一员。

  但是,痛失爱子之后,希恩决定做些什么。8月初,她来到布什正在休假的农场外安营扎寨,要求面见总统,问一问,“我儿子是为什么而死?”

  希恩的举动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支持者纷纷来到她的身边,陪她守夜,反对者也接踵而至,劝她回家。总统布什最终没有出来见她,但反战运动的洪流已在她身后汇集。9月底,伊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反战运动席卷了整个美国。

  “9·11”事件以来,美国民众的爱国主义情绪被激发到罕见的高度,在反恐=战争=安全、支持战争=爱国的逻辑下,任何反战的声音都显得苍白无力。希恩出现的意义在于,她以一个普通丧子母亲的沉痛追问,直击战争发动者的道德软肋,为一直低迷的反战运动找回了道德制高点。

  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

  他被喻为让波音和空客停战的外交官,是巴罗佐团队中的核心成员,作为执掌欧盟贸易事务的高级官员,他首先代表25个欧盟成员国,保护欧洲的利益,但他也必须时刻“小心谨慎,以免引发一场无谓的贸易战争”。

  与美国交涉飞机补贴争端,与中国谈纺织品贸易,WTO香港会议前与发展中国家就农贸补贴和关税问题交锋,曼德尔森迄今虽然鲜有败笔,但也向欧盟发出了“不要捆住我双手”的呼声,他的处境非一个难字所能概括,而他的任务也非重要二字所能形容万一。

  所幸,他并不缺乏“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决心尽一切可能完成已搁置许久的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他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与中国就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协议后,他6月14日敦促欧洲纺织业必须好好利用这一喘息之机,着眼未来进行结构调整,以增强市场竞争力,而且要马上行动。

  曼德尔森的2005年艰难中现精彩,可以预计的是,这个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的贸易管家将继续长袖善舞,从容游走于刀光剑影中。

  索尼CEO斯金格

  日本工业兴盛的代表索尼公司如今身陷泥淖,创始人盛田昭夫招来了索尼历史上首位外籍CEO,斯金格的一举一动关系着这一传奇品牌的未来命运。

  虽然外国人入主日本企业早有先例,但斯金格仍然让人们吃了一惊。在1997年加入索尼(美国)公司前,他曾任CBS广播集团总裁,根本不会讲日语,更谈不上了解日本文化。而索尼却是战后日本经济奇迹的代名词,它在二战废墟上起家,创造了无数的第一,为世界设立了行业标准。

  盛田昭夫的想法是,利用斯金格的娱乐业和美国经验;斯金格的打算是,把美国经验搬到中国来。他执掌下的索尼一改往日“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态,不但不再把中国视为“二流市场”,还要专门针对中国人的消费需求、喜好和生活方式量身设计新产品。

  63岁,这该是一个老人安享晚年的开始,但显然斯金格并不承认自己老,此时的他依旧在“为工作牺牲个人生活”。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

  年近80高龄,鞠躬尽瘁18载,艾伦·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的岁月将于2006年1月底宣告结束。美国的一家媒体在1996年总统大选时说道:“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当联储主席就行。”

  全世界最成功的经济决策者,美国经济稳定的象征,指点众生的圣贤……无论怎样誉美这位“经济总统”似乎都不为过。格林斯潘犹如一个高明的调音师,当美国经济的琴弦崩得太紧或显得太松的时候,他便赶紧进行调整,使之始终保持和谐的最佳音调。他指挥着美国经济巨轮驶过了暗礁丛生的80年代,使美国在90年代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就连批评者也不得不承认,过去25年来没有人比格林斯潘更胜任美联储主席这个职位。

  要说作为他的继任者有什么好抱怨的,伯南克也许要好好考虑如何舒缓格老的光环带来的巨大压力。他的第一要务正是格林斯潘1987年上任之初所面临的头等大事:降低通货膨胀,而又不伤害经济;刚刚刷新历史记录的财政赤字也会叫他好好头痛一番。如何描绘后格林斯潘时代画卷,伯南克值得万众瞩目。

  WTO总干事拉米

  拉米,这位欧盟前任贸易专员,于今年9月接任世贸组织总干事,同时接过了一个烫手山芋:挽救多哈回合谈判。

  12月13日开幕的世贸组织香港部长级会议举世瞩目,而实际上,各谈判方的交锋早在1个多月前就在瑞士展开了。从一开始,他就说过他没有“魔棒”,于是,对拉米而言,这无疑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战争。

  抵港后的一天,他透过面对着维多利亚港湾的玻璃窗,第一次看到了那艘蓝帆船。船帆上,赫然一行英语标语:“Forwhentradejustice?”(贸易公平何时到来?)“我忍不住想到,2/3的成员代表在这个会场里要求一个更为开放的农业贸易;而在街上,那些吸引媒体注意力的示威农民需要的,则恰恰是完全相反的东西———封闭农产品市场。这让我想起那艘蓝帆船———是谁的公平贸易呢?”拉米在日记中说。

  当然,他和与会的代表一样清楚,真正影响这个对多哈回合谈判至为关键的部长级会议的,不是会场外的示威,而是场内近150个成员的利益分歧和政治压力。

  虽然香港会议成绩略超过预期,但决定性阶段却在未来两三个月,拉米的担子要扛到2006年。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

  在美国总统布什手下诸位干将之中,博尔顿的命运最为坎坷,驻常任命屡屡受阻,以至于布什不得不利用一下身为总统的特权,绕过国会送他去了联合国。不过,谁让他总是那么强硬,又时不时地大放厥词呢(他还素以藐视联合国而闻名,还曾说,美国同世界的关系就是锤子与钉子的关系,美国爱敲打谁就敲打谁)?人缘差到这样也不是没有原因。

  这只“美国鹰”飞入联合国,刚刚庆完60华诞的联合国就在他的搅局下差点陷入经济危机,现在又被戴上了预算紧箍咒,一个不好到2006年7月就得关门大吉。

  《纽约时报》不无嘲讽地说,强硬外交是一回事,但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似乎只有强硬,没有外交。如今,他以搁置联合国整整两年的运作预算为威胁,要求联合国立即答应他关于重大改革的要求。尽管联合国本身也需要提高效率,但是博尔顿先生霸道的单边主义作风正使他成为联合国改革的一大障碍。

  伊朗新总统内贾德

  今年6月以前,内贾德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字,他以压倒优势击败政坛元老拉夫桑贾尼,成为1981年以来伊朗首位不带宗教头衔的总统。他是铁匠的儿子,在短短2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从省长到首都市长,再到总统的直线跃进。上任后,两伊修好,伊朗在核问题上的立场复趋强硬,他让“民主国家”芒刺在背。

  内贾德一直以衣着俭朴的普通人面貌示人。在总统选举当天,还与市民一起排队等候投票。与亲民作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上台后对欧美毫不客气,显示出一副强硬派头,在社会改革还不明朗的情形下,伊朗的核策略却愈发具有进攻性,坚持伊朗必须在本国进行铀浓缩活动,并一度提出要与伊斯兰国家分享核技术,这着实让欧盟和美国捏了一把汗。此外,在不到半年内,内贾德3次“炮轰”以色列,称要“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以色列应该搬到欧洲去”等。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要挑选2005年最语出惊人的国家领导人,肯定是非内贾德莫属了。

  《国际金融报》(2005年12月30日第十四版)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