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诚信中国访谈录:中国信用管理应少一点“少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 11:2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八日电 题:中国信用管理应少一点“少许”

  ——访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于力杰

  中新社记者 贾靖峰

  年内,中国债券市场一反沉寂,精彩连连,相关的企业信用话题渐谈渐热。作为中国首家公司化信用评级机构,“中诚信”这个名字近期相当活跃。为此记者走访了中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于力杰。

  出人意料,于力杰对记者说起了西餐。“西餐配方精确,严格按规格做就能可口;中国厨师这就不一样了,所有配料全是‘少许’,也能可口,但这是凭借经验而非规则。”他以此来形容中国信用评级行业。

  “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工作流程常常靠经验在运作”,于力杰说,凭借经验必然导致系统稳定性差。中国的信评必须少一些“少许”,减少经验在技术中的含量,多一些数据资料,多一些科学的数字模型。

  “企业短期债”、“资产

证券化”等“新品”在中国市场的兴盛,都有赖于企业及个人的信用管理,随着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扩容,“信评”无疑将形成一个可观的市场。

  既然行业技术欠缺,信用评级市场可否对国际先进评级机构完全开放?就现状而言,答案自然是“否”。

  如此看来,中国信评行业似乎难免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国内评级行业开放有限,另一方面,本土评级机构在技术上又有诸多缺陷。

  “单纯保护不是良方,信评的生死关口应该定位在技术上”,于力杰认为,信评行业要生存发展,只能依靠技术的提高和评级的品质。打价格战,本土保护都不是根本之策。反之,建立透明的竞争淘汰机制,才是最核心内容。鞭策促进,应该成为行业政策的主要导向。

  怎样才能少一些“少许”?多一些精确和规则?法规,是目前看来最需要突破的一大关。于力杰肯定地说:“统一的法规甚至比统一的监管部门更重要。”

  他就此描述了一条中国信用管理行业的理想轨迹:由

政策法规建立起公平的竞争淘汰机制,营造一个有序的市场。待市场确立起来了,监管部门逐渐淡出。这个过程完成了,也意味着中国的信用评级和征信行业能与国际接轨了。

  “从前我们曾说信用市场处于黎明前的黑暗,现在可说看到黎明了。”于力杰说,黎明是希望,也意味着真正走入阳光地带尚需时日。(完)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