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宁波保税区成为全国样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 08:58 中国经济时报 | |||||||||
■郑功 12月20日,宁波保税区ISO14000国家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现场验收,由此成为宁波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园区。环保总局专家一致认为,宁波保税区开创了全国保税区建设高标准生态园区的先河,为国内建设环境友好型园区提供了借鉴。
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实现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协调、持续、全面发展,宁波保税区在建设“实力园区”、“活力园区”、“和谐园区”的同时,提出了“绿色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严把环境功能规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体系运行四个关口,把“环境立区”的理念融入到园区规划建设中。 2001年10月初,宁波保税区提出创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并于2002年9月18日通过体系认证,成为浙江省首个通过认证的园区。今年10月又通过ISO14001:2004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转版复评审核。3年来,区域环境管理体系持续、充分、有效地运行,环境绩效明显,对区域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提升作用。截止今年10月底,全区完成生产总值50.9亿元,同比增长26.6%;工业总产值76.5亿元,同比增长65.3%;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24.9亿美元,同比增长49.4%,其中加工贸易出口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8%;完成财政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15.4%。 开放型经济的桥头堡 宁波保税区于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是浙江省惟一的保税区。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形成初具规模的高科技产业示范园区。2002年6月宁波出口加工区设立,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首期2平方公里基本开发完毕。两区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由海关实行特殊监管,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仓储物流三大主体功能,是中国大陆投资环境最优越、功能最完善的区域之一。 截至目前,宁波保税区已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设立企业5000多家,注册资金达40多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870多家,合同外资30亿美元,形成了国际贸易、高新技术和仓储物流业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已成为宁波市、浙江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是全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功能开发、综合经济实力较好的区域。预计2005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0亿元,财政收入11.6亿元,进出口贸易额30亿美元,工业总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大关。 作为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宁波保税区至今已聚集了高科技项目170多个,总投资25亿美元。有全球第二大主机板生产厂商设立的总投资9000万美元的技嘉科技,全球第三大光碟公司设立的总投资7000万美元的精胜科技,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的晟铭电子,总投资4.85亿元、目前国内最大的半导体单晶硅片生产基地的立立电子,总投资2.3亿美元、国内重要的6英寸晶圆制造厂的中纬积体,总投资7200万美元的IC封装、测试企业佳兴科技,总投资2.7亿美元的奇美电子液晶显示器、液晶模组项目,以及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留学生创业企业和软件产业。区内已形成计算机、半导体光电、信息家电和软件产业四大高科技产业群。今年6月份,还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授予全国首批5个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园之一,是全国15个保税区唯一一家获得此项殊荣的园区。 国际贸易的稳步发展,使宁波保税区业已成为浙江省的国际贸易大通道。根据宁波独特的港口优势和块状经济特色,该区大力发展国际商贸,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及各类应用服务,创建绿色进出口市场。目前,拥有中小国际贸易企业1600多家,是浙江省、宁波市外贸发展的重要基地,较好地发挥了保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预计今年该区的自营进出口总值将超过30亿美元。 在物流方面,一个现代物流集散中心正在加速构建。至今已集聚了专业仓储、物流分拨配送企业40多家,建成仓储面积30多万平方米。2004年实现进出仓货物总量50多万吨,货物总值8.5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29.2%和90.4%。成为浙江省重要的纺织原料、固体化工原料等大宗生产资料分拨集散中心。 五项措施推进ISO14000示范园建设 宁波保税区的建设目标是打造“实力园区、活力园区、和谐园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为此,园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园区”的发展理念。 宁波保税区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区域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不是区域环境管理工作的终点而是起点,在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这种特定区域大力推进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也是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进一步巩固区域ISO14001体系的认证成果,创建循环经济园区和节约型园区,管委会于2004年底正式提出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工作目标。 首先,建立健全创建工作组织机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 在建立了符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的基础上成立ISO14000国家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及推进办公室。详细制定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计划书,强化对创建工作的指导。通过建立健全创建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换版完善现行环境管理体系、下达基础材料搜集任务、申报材料的准备和编写、宣传动员及培训、对示范区创建条件的自我检查和内部验收、推荐验收阶段工作,以及保障落实创建示范区各项经费等八项内容,确保各项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鼓励区内企业开展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管委会出台了鼓励区内企业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优惠政策,对新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给予奖励。鼓励企业开发无毒、无污染的产品,节约原材料和能源的新工艺,为实施全程控制污染和清洁生产提供程序上的保障。并通过有关部门召开企业推进ISO14001标准座谈会,发放有关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和进行政策引导,先后有晟铭电子等8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其中爱洁世企业因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拿到了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外墙涂料的订单;中纬积体开拓了欧美市场等。如今,区内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可以取得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在减少物耗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员工环境意识,减少环境污染,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以及开拓市场,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得到快速提高。 第三、加强创建工作的宣传,营造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的良好氛围。 “环境和生态的好坏是衡量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这一观点在宁波保税区的决策层中已达成共识,他们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坚持将环境管理体系融入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中,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同时,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纪念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如组织区内企事业单位设立环保宣传窗,制作宣传材料,举办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活动。此外,园区还通过“宁波保税区网站”、“宁波日报开发导刊”、电子屏幕等宣传阵地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广泛开展ISO14000示范区的相关知识宣传,为创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氛围。 第四,严把四个关口,扎实做好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基础工作。 严把区域环境功能规划关。遵循高起点要求、高标准建设、适当超前的原则,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努力突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把环境立区理念融入规划之中,严格按国家有关环境建设、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的要求,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建设,实现人文、自然、产业的有机结合。 严把招商引资项目入区关。坚持环境保护重在源头控制,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入区的审核,坚持做到“三不批”。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优先引进功能辐射型、科技型、规模型、外向型、环保型项目,把环保审核意见作为首要条件,严格控制高能耗、重污染企业入区,坚决实行污染项目“一票否决制”。 严把建设项目管理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做到“三同时”。对环境影响评价文本认真审核,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促使建设单位纠正错误,及时落实污染治理设施;对已完成评价和审批的项目,紧紧把握设计、施工、开工生产等环节,落实治理工艺、治理设备、治理资金,保证新建项目环保工作一次到位,符合开工生产的环保条件。 严把体系运行关。严格执行“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原则,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环保教育,提高全员环境意识,推行环境综合整治,实行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努力把区域建设成为规划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国内一流工业园区”的环境方针。在2002年9月18日通过认证后,园区进一步强化对体系运行的监控,制定科学可行的环境目标指标,密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和信息沟通,严格按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步骤开展管委会及各部门、直属企业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到位、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确保体系运行不流于形式。今年10月,园区顺利通过ISO14001:2004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转版暨复评审核。 第五、以资金投入为保障,高标准进行园区建设。 从2002年至今,宁波保税区累计投入3.19亿元,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目前,区内已实现了“八通一平”(通电、通水、通路、供热、供气、通讯、通网络、排水排污、平整土地)的配套标准。区内道路总面积41万平方米,总长度33公里,道路密度6.56%,道路间距一般在250—600米之间,所有道路均同步铺设了雨、污水管线。建成区内排放的城市生活污水通过2座污水提升泵,输送至北仑岩东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区内生活垃圾收集实行“袋装化”,定时定点收运,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标,危险废物安全处理率达100%。区内企业食堂全部采用煤气,新建道路同步实施天然气管道,气化率100%。止目前,全区累计建成绿化面积13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5.8%。 创建ISO14000示范区带来“双赢” 自实施ISO14000国家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宁波保税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取得了“双赢”,环境建设持续改进,行政管理逐步规范,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区域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创建示范区方面,取得了六方面的成效。 一是增强了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通过创建工作,区域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公众的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并自觉将这种意识转化成行动,使得区域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改善。 二是理顺了环境保护行政管理职能。通过创建工作,理顺了与北仑环保部门的关系,设立了环保办事窗口,可为入区企业提供项目审批、管理和服务,有利于更加严格地对全区实施环境保护和管理。环保职能也在新一轮立法中得到明确。 三是改善了生态环境。创建工作促使区域环境保护由环境整治拓展到全方位的生态保护,大规模的绿化工作不仅保护生态环境,美化了区域景观,也改善了环境质量。创建工作推进了与环境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改变了传统格局造成的污染源分散、难治理的现象,为预防污染打下了硬件基础,也为改善全市投资环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是形成了区域体制机制新优势。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区域环境管理的整体水平,使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实现管理方式新突破。体系的持续改进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不断为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争创新优势。同时,政府带头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示范作用也进一步调动了企业创建ISO14001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了区内企业积极开展ISO14001认证工作,增强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五是推动了区域环境管理工作制度化。随着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工作的开展,园区进一步健全了环境管理制度,明确了环境问题评定制度,强化了环境宣传与培训制度,制定了环境保护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更新获取制度,明确了环境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建立了以日常监测测量、定期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为框架的监督考核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在政府内部形成了一套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办法以规范环境管理行为,环境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持续改进性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和加强,同时也促进了环境管理内容和各项环境建设计划的有效落实,区域环境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得到了提高,有力地推进了依法治区、依法行政。 六是推进了节约型机关建设。通过创建工作,全区上下树立起循环经济、节约型机关意识,并体现在工作中。在行政采购方面,采用招投标形式,设备购置优先考虑绿色、低污染、低消耗清洁环保型产品。在工程建设方面,南区行政中心建设工程因采用环保型人造石材荣获上海市石材行业“金石奖”;管委会新建设的创业大厦,采用了地热系统空调。在办公办事中,管委会设立了办公自动化平台,实行网上办文办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纸张的消耗,避免浪费。同时,还出台了节约用水、用电等制度,推进争创节约型机关,有效推动示范园区的建设。 创建过程呈现五大特色 ——园区产业特色明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国际贸易、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形成了计算机、集成电路、信息家电和软件产业四大产业群,成为全国首批5个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园区之一。宁波保税区已成为宁波市最具特色的高新技术核心园区、国际贸易的大通道和现代物流分拨中心。 ——管理体制精简高效。宁波保税区管委会为宁波市政府派出机构,为更好地发挥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的优势,实现功能政策互补、联动发展,宁波市委、市政府决定,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实行统一管理,保税区管委会、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作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全国是惟一的。 ——创建绿色区域意识强。宁波保税区在全国15个保税区中第一个建立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自开展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来,始终把环保理念贯穿于管委会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严把区域环境功能规划、招商引资、建设项目管理、行政管理以及体系运行关,对财政性投资项目大力推进使用环保建材和政府绿色采购,区内垃圾处理直接采用垃圾压缩车打包,避免二次污染,使环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环境投资资源共享。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依托当地政府,走与当地政府联合治污的路子,区域的污水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均与当地政府共享,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实现社会公用资源管理专业化和发挥作用效益最大化,减少了治污投资。 ——区域经济高效低耗。在开发建设中,积极扶持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的生态环保型、资源集约型产业,建设节约型园区。在项目引进中,设置准入条件,要求投资密度实际到位资金达到每平方米300美元,总投资在每亩30万美元以上。目前在已经开发的区域内,实际利用外资11.3亿美元、内资16亿元。今年1—10月份,园区每平方公里生产总值为24.3亿元,财政收入每平方公里5.3亿元,远远高于宁波市其它工业园区,而万元产值能耗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全力打造环境友好型园区 “十一五”时期是宁波保税区“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实力园区”、“活力园区”、“和谐园区”的攻坚阶段。面对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良好发展条件,宁波保税区将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力争到2010年,实现生态环境友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基本形成稳定可靠的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体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区域环境整洁优美,人的素质不断提高 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加速发展。 第一,按照建设ISO14000国家示范区的要求,注重协调、持续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双赢”。把宁波保税区建设成为国家综合生态环境一流的现代化国际经贸园区。 第二,坚持科技兴区。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努力使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兴生态产业成为区域产业的主体,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经济外向度大于60%,大多数骨干企业按ISO14000标准进行管理。 第三,完善政府引导,坚持市场运作。政府加大对环境建设、保护和管理的资金投入,强化监管,发挥主导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调动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和运行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 第四,崇尚公众参与,形成大开放大合作局面。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广泛开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化教育,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鼓励与支持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创建生态区域的各项活动。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领域,扩大生态区建设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环境建设、保护和管理的水平。 第五,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使之成为区域新兴的支柱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集聚电子信息产业,并根据产业特点,整合资源的有效利用,引进与扶持相结合,建立专业产业再生利用体系。依托港口优势和区域功能优势,大力推进保税物流园区和物流市场建设,建成2—3家专业进出口生产资料市场,为发展特色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第六,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全面推进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提高生态示范效应。把宁波保税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效益良好,经济、环境共赢发展的环境友好型园区,成为宁波市、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典范,真正起到ISO14000示范区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