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杏花村汾酒何以千年香醉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 10:19 中国经济时报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发展解析

  ■曹英费建法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 2002年3月,以生产经营中国名酒——汾酒、竹叶青酒为主营业务,同时拥有我国驰名品牌“杏花村”,是久负盛名的大型综合性
国有企业,也是国家520户重点企业和山西省12户授权经营企业之一。

  公司所在地——山西汾阳市杏花村镇是中国酒与酒文化的发祥地。杏花村酿酒历史悠久,地理条件独特,具有优良的地下水资源和特有的酿酒微生物群,人杰地灵,酒香味美,其酿酒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无与伦比的传统酿造工艺,精益求精的品牌文化理念,成就了千年传世佳酿——汾酒。

  汾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在国内外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而这种千年清香陶醉人的美酒是怎样炼成的?将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的发展历程作一个深刻的解析,对揭开中国的美酒之谜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千年酒史做大曲

  用心酿造酒文化

  公元561-564年,时值中国历史南北朝,北齐国武成帝隆重推荐汾州美酒“汾青”,此事被载入二十四史的《北齐书》第十一卷,是迄今发现的关于中国美酒早期最重要的文字记载。

  几乎与此同时,汾清的再制品竹叶青酒,赢得梁简文帝肖纲“兰羞荐俎,竹酒澄芳”的盛誉;北周庾信也吟出了“三春竹叶酒,一曲鸡弦”的名句。

  公元830年前后,唐代大诗人杜牧于春天由并州南返,路过汾州杏花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诗,至今人们依然记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915年,汾阳杏花村镇的宝泉益所产汾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金质大奖章;同年,宝泉益易名为义泉泳。

  1949年6月1日,国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在收购晋裕汾酒有限公司的义泉泳酿造厂和德厚成酿造厂的基础上宣告成立。

  1949年9月,杏花村汾酒成为全国解放后恢复生产的全国第一大名酒,杏花村汾酒因此被摆到开国大典前的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宴席上,从而成为新中国第一种国宴用酒。而就是这次大会,确定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生了年轻共和国的第一代领导人,确定了我们的国旗、国徽。

  1952年,全国第一届评酒会召开,汾酒也成为全国四大名白酒之一。

  1963年,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汾酒、竹叶青酒荣获国家名酒称号。此后汾酒、竹叶青蝉联国家名酒至今。

  1982年,由吉林大学考古系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晋中考古队,对杏花村遗址进行系统发掘,挖掘出龙山文化时期的一些酒器,从而将杏花村的酿酒史追溯至4000余年前。

  1985年,汾酒厂成为全国最大名白酒生产基地,全年汾酒产量突破8000吨,占当时全国13种名白酒产量的一半。

  1986年,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获国家质量管理奖,当时全国仅有32家企业获奖,酒行业为惟一一家。

  ……

  纵观杏花汾酒的历史,历数千年而不衰,随世事沧桑而变革,犹如漫步在酒史的宫殿,拾阶而上,渐揽全貌而心气沉浮。但今天,我们看到的不是迟暮的风霜,而是一个博健的身影,正在北依子夏山、南临汾河的中国白酒圣地上前行。

  酒都杏花村是古老的杏花村,也是改革开放的杏花村。漫步在这片充满诗情画意与现代工业化气息的工业园区,作为中国白酒和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曾经酒坊林立,蒸雾袅袅,显现出“味彻中边蜜样甜,瓮头青更色香兼。长街恰似登瀛数,处处街头揭翠帘”的田园风光。而今,千年的文化积淀无疑也是杏花村汾酒得天独厚的魅力所在。

  藉此独具的优势,杏花村汾酒集团打造了独特的酒文化旅游基地。

  古色古香的陶制、青铜酒樽,泛着亮光的金银珠宝酒器;文化新秀的溢美之词,耄老尊者的百年刻碑;酒鬼诗仙的动人一瞬,农人闲酒的悠然一刻;国际金奖的灿烂耀目,千年遗址的脉脉留香……

  这里是酒的天地,这里是酒的故乡,这里有醉人的芬芳。这就是杏花村汾酒集团打造的全国首屈一指的酒文化博物馆。

  不仅如此,杏花村汾酒集团的汾酒工业园林,也日益散发出愈来愈浓的醉人芳香。

  经过三年的改扩建,工业基地旅游建设己初具规模。下一步的建设将重点突出酒文化特色和旅游特色的融合,投资规模约2亿元:

  2006年,位于汾酒花园、全面仿古的“醉仙楼”建设布展完成,新博物馆达到国家一流水平。增设汾阳精华游览线路和省区旅游线路。

  2007年,建设完成专门的旅游接待广场,集停车、购物、游客接待中心、游客入场专门通道为一体的现代化服务设施。形成国内旅游热线,并与国际旅行社合作。

  2008年,完成杏花村遗址和老作坊旧址建设,再现明清杏花村72家酒家的胜景。建成一条复古生产线,重现“人推磨”、“大木锹”、“柏木甄桶”、“柳条酒篓”、“百年酒缸”,并让游客参与其中,亲身感受做酒的乐趣。推广奥运旅游,通过开展各种富有成效的宣传推介活动,宣传普及奥运知识,弘扬奥运精神,全力打造“酒文化之都”。

  2009年掀起“杏花村”国际游,综合利用当地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旅游点的互动,形成以杏花村为中心的一日游线路,通过创建一条“赏杏花、逛庙会、喝汾酒、听晋剧、看秧歌、品风味、购特产”的杏花村特色旅游观光链,吸引国外游客,全方位推广中国酒文化。

  严格管理铸品牌

  集团规模出效益

  杏花村汾酒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拓出了一个“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继承精华,自成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厂初期一个只有36名职工、十几间旧房的手工式作坊,现在已发展成为年产名优酒5万吨,年销售收入18亿元,汾酒集团产品已经畅销全国并出口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年创利税6亿元,公司总占地面积2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资产总额近26亿元,年产名优酒5万吨,共有员工8000余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杏花村”品牌,拥有第一流的酿造、贮存、勾兑、成装技术和设备。

  主要产品分为白酒、配制酒、葡萄酒、黄酒四大系列,拥有汾酒、竹叶青酒、杏花村酒等13个品牌、6个系列、107种规格,其中汾酒、竹叶青酒是国家传统历史名酒,汾酒是中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生产工艺一流,技术装备一流,科研队伍一流,以名优酒生产经营为主,兼顾科、工、商、贸等领域,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已经成长为一个上市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

  据考证,汾清应该是最早蒸馏出来的佳酿,汾酒的创始至少在公元五世纪。不论是被尊为“国酒”的贵州茅台酒,还是陕西的西凤酒、四川的泸州大曲和五粮液,多是渊源于汾酒,或以汾酒为师宗的。贵州的茅台,是清康熙年间一位山西盐商传过去的,而且最早的经营者就是山西人;陕西的“西凤酒”,是“山西客户迁入,始创西凤酒”。至今我国不少产地的名酒,酒名仍带“汾”字,如“湘汾”、“溪汾”、“佳汾”、“汉汾”等等,可见它们与汾酒的渊源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白酒行业的一大部分国家标准以汾酒标准为蓝本进行起草;1998年,竹叶青酒被评为国家名酒中惟一保健食品。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郭双威说:“质量是名牌的核心,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汾酒、竹叶青之所以名牌不倒,历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高质量。”

  当我们启开一瓶杏花村汾酒的包装盖,举杯品尝甘冽清香的美酒的时候,我们可曾想到汾酒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要经过自检、互检、层检、抽检、巡回检、把关检、会检共7种形式的检验,共设置了32道关口,17道防线,72个把关点,配备了300多名质量检验员。

  然而,1998年的“假酒”风波,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的名牌酒也受到了影响……汾酒被无辜抹黑的脸何时才能洗干净呢?

  同年4月13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专项抽查结果证实:汾酒和竹叶青酒经按国家标准检验,抽样合格率为100%。

  其实早在100多年前,“义泉泳”的创业者杨德龄就定下了酒规:“信誉至上,优质为本,决不以劣货欺世盗名。”他总结了汾酒的酿制秘诀:“人必得其精;曲必得其时;器必得其洁;火必得其缓;水必得其甘;高粱必得其实;缸必得其湿;料必得其准。”加上“工必得其细,管必得其严”,十句话是中国商界得以自豪的处世规范。

  汾酒酿造时,人要清神,气要清新,水要清净,原料要清选,酒醅要清蒸,用具要清洁;水纯工艺巧,清蒸二次清,一清到底,这就是汾酒制作的奥秘。

  汾酒的清流里,流动着它高风亮节的竹韵,更蕴含着一往无前的威猛,一如北方的硬汉!它清纯、柔顺、洒脱、坦荡,它豪迈、热情、无邪,刚强,犹如黄河文明那样源远流长,更像黄土地那样深厚博广!

  根据规划,2006年起酿酒将增扩四个车间,公司总厂年产汾酒达到13000吨的能力;2008年起公司总厂再增加两个车间,白玉酒厂、汾青分厂各增加12个班组,达到年产65度汾酒20000吨的目标。

  2006年成品包装三车间引进欧盟全自动流水线,增一条异型生产线日定额6千升/班,年灌装能力将达近2.7万千升。

  2006年起,保健酒生产按增加1-1.5倍生产能力扩建。2010年保健酒配制量达10000吨。保健酒按照“营养、保健、优质、高档、绿色、环保”的调产思路,将竹叶青酒作为重中之重,以酒质、口感为调整重点,突出差别显现。

  天、地、人、禾共协同

  创造汾酒新篇章

  “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水游鱼知味成龙”。

  这副元代的汾酒作坊大门上的楹联,“文君当垆”和“柳毅传书”的美妙传说,以及“金镫马踏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的生活场景,将汾酒提升到了中国白酒的旗舰地位。而汾酒无论从历史、产量、质量诸方面来说,确实也一度成为中国白酒中的“老大”。而且作为清香型白酒的代表,汾酒清纯如蛾眉淡扫的淑女,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则香烈似浓装的艳妇。

  中国白酒行业最权威的酿造专家秦含章老先生,1964年在汾酒大曲和酒醅中分离出了多种微生物;其中几种重要的微生物是经过长期的淘汰和繁衍留存下来的,为杏花村一带所特有,落户在汾酒生产所需要的发酵母体大曲中。汾酒厂的酿酒高手退休后曾被请到异地去做酒,即使用同样的大曲,却无论如何做不出汾酒一样的佳酿来。

  别处酿不出汾酒一样的佳酿,不是工艺不精,而是天、地、禾的不同。天者,气也,就是独特的区域性气候;形成汾酒特色的微生物体系,只有在这种气候下才能存活繁衍。地者,水也,名酒产地,必有佳泉,坐落于杏花村内的“古井”,其水清澈透明,清洌甘爽,盛器不锈,煮沸不溢,洗涤绵软,曾有人赞美它是“其味如醴,河东桑落不足比其甘馨,禄裕梨春不足方其清洌”。经科学检测,水中含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锶、碘、锌、钨、钙、钼、镁、铁等较多,属天然优质矿泉水。禾者,粮也,吕梁山、汾河水孕育了汾酒生产所需要的优质高粱、大麦和豌豆。

  秦先生还测出了汾酒中甲醇、乙醛、糖醛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大大低于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含量,在白酒行业中也独此一家。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以郭双威为首的新领导班子上任后,制定了“111343”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全力构建了营销、财务、物流、科技质量四大体系,形成了管人、管事、管物相统一的体系管理模式,建立了独立经营核算单位年薪制、销售收入专项奖励制、科技项目责任人负责制,推动了管理流程的再造和管理的优化,使企业结构走向规范化的法人治理的正常轨道。

  “111343”发展战略就是:一个发展目标——覆盖全国市场,打造国际品牌,成为国内白酒业排头兵和国际知名企业;一个指导方针——清香酒业为本,主动创造市场,深化内部改革,汾酒文化导航;一个基本原则——“清香久远”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三个重点基地——名优白酒基地、保健酒基地、酒文化旅游基地;四个管理体系——营销体系、财务体系、物流体系、科技质量体系;三个保障工程——“智闯金海”营销工程,“心心相印”人才工程,“点点渐进”管理工程。

  2004年6月15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汾酒集团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竹叶青酒稳定性研究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从而成为中国酿造业惟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近日,由中国品牌战略学会牵头,中国酒类商业协会和中国酒类财富论坛组委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0个酒类品牌”评选活动圆满结束,汾酒等20个品牌榜上有名。

  而汾酒集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这样写道:

  ——2010年完成销售收入47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21.16%,其中,现有实体完成销售收入32亿元,年均增长12.20%。

  ——新增10万千升啤酒技改项目。全部项目实施完成,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18000万元。

  ——新增30万千升酒精技改项目。全部项目实施完成,预计年实现收入132000万元。

  在完成上述目标的前提下,达到以下经营目标:2010年实现利税15186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达16.40%;实现利润5816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达18.98%;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37000元/人;人均年收入达35000元左右,年均增长速度达12%左右;2010年基本解决职工住房问题,新增面积14000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33.66平方米。

  ——绿化、美化、香化,旅游发展要打造全新的“诗酒文化第一村”国家级旅游基地,把酒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整合融为一体,突显基地特色,成为诗酒文化圈传播胜地。

  目标市场的发展则要求:山西市场每年按10%份额递增。省外市场发展4-5个收入超亿元市场。北京、浙江、广东和东北等潜力市场予以极大扶持,竭力拓展海外市场,尤其台湾市场,从战略、战术上取得主动权。

  郭双威说:“管理是基础,改革是动力,效益是目的。我们就是要把汾酒这个‘大曲’放在杏花村的千年酒史的大瓮里,用辉煌的晋商文化和5000年的黄河文明来熏陶她,用自主创新的科学管理机制蒸煮她,用严而细的质量体系过滤她,用最人性化的设计包装她,把她打造成一流的国际品牌。”

  诚哉斯言!

  2006年,汾酒科技大楼将投入使用;配备了大型现代科研设备后,2007年,将达到国家级技术中心水平;2008年,将其建设成为科研院所的研究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2009年通过国家试验室资格认可……

  这不是梦,而是汾酒人坚实的前进步伐。

  杏花美酒飘香国际醉游人的时刻,我们翘首以待。

  郭双威其人

  第一次结识郭双威是在2002年,那时他履新不久,作为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集团正在他的策划下实施文化战略,大兴土木建设中国最大的酒文化旅游基地。今年再进杏花村,眼前的景象已今非昔比,尽管已是深冬,寒风瑟瑟,没有杏花的芬芳,但从酒文化博物馆、汾酒文化浮雕墙、“翰墨丹青话酒都”碑廊等仍能感受到古老酒文化的气息和厚重。

  说起汾酒,郭双威,这个与汾酒“结缘”整整四十年的老汾酒人,有着比别人更深更浓的感情。

  他16岁就进入汾酒厂工作,几年后应征入伍,四年半后归来,又回到汾酒厂。1979年,他从汾酒厂知青分厂党支部副书记干起,一直到当上汾酒厂副厂长,后又担任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副董事长、第一副总经理,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几乎干遍了厂里的各个岗位。2002年3月,他担任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汾酒人,我一家几代都在汾酒厂工作。我想,作为一个为汾酒谋求发展的领导人,拥有这样的经历应该是感到欣喜和值得庆幸的。上级把这副担子压到我肩上时,我感到了它的沉重。但是,我别无选择,只有尽责尽力,不负众望。”

  历史给了汾酒骄傲,历史也带给今天汾酒人更沉重的责任。

  郭双威的选择是弘扬酒文化,以文化动力引领企业前行。

  几年来,汾酒集团坚持以文化提高企业核心

竞争力,投巨资推进文
化工
程。企业先后被授予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杏花村古井亭遗址被评为省级重点
文物保护
单位,使汾酒“文化工程”的推广具备了硬件基础。

  郭双威认为,企业经营起步阶段做产品,成长之后做品牌,壮大到一定程度就带有了深深的文化烙印,这时的企业就开始在做“文化”了。相应地,汾酒事业发展到今天,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传承、光大汾酒文化,把汾酒文化、品牌、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

  “中国的名酒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如今激烈竞争中依然得到发展,主要靠的是酒文化、企业文化。随着时代的交替,光大酒文化就更应该成为企业战略发展尤为关注和重视的议题。谁将酒文化深入消费者心中,谁就能拓宽市场,这就是文化经济威力所在。”郭双威说。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