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互惠互利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原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 10:18 中国经济时报

  ——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肖金成

  ■专访■本报记者庄琪

  经济利益联合的加强逐渐打破相互之间的行政壁垒,这种趋势不仅表现在国内各经济圈内,也表现在中国内地与港澳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圈建设中。就中国在开放中与
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一系列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肖金成。

  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互补性很强

  中国经济时报:内地与港澳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渐趋加强,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肖金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下的各国应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成为大趋势,经济要素在全球流动,跨国公司在全球调动资源。在共同利益下,区域合作谈得越来越多,联合周边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成为许多国家的选择。这导致国际区域也开始一体化,如欧盟已开始由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迈进,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也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也有意识地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建设。

  

中国经济时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是什么?

  肖金成:主要是经济存在互补性。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地区物产丰富,中国可以与其共同进行深加工,同时东南亚具有区位优势,如新加坡是全球重要的港口和物流中转地;而中国对东南亚国家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东南亚国家的水果等农产品在中国降低关税后,可以得到大量出口。

  中国经济时报:这种合作应该掌握什么原则?

  肖金成:互惠互利。如果只是单方受惠,合作将很难继续下去。

  最看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经济时报:具体到中国与周边形成的各个经济体或经济圈,您有何具体评价?

  肖金成:在东北亚经济圈中,中国与日、韩、朝、俄、蒙几国经济互补性很强,发展具有很高期望,但过程将不平坦。主要原因是在政治上存在波折,对经济肯定会有影响。如现在很难建立一个高层次的多方经济合作组织,只能是双边经济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更多的是一个战略组织,但中国和中亚五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是很有前景的,这将使得中国的西部地区变内地为前沿。不过,现在发展只是刚起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出的意义非常大,为海峡两岸搭建了一个新的合作平台,有利于中国的统一大业。在政治存在分歧时不妨经济先行,而中国的发展也理应把台湾纳进来。

  泛珠三角把香港和澳门纳进来,和CEPA一起,也促进了内地和港澳地区的经济联系。港澳和珠三角合作将是未来的主题,像水波一样扩散。不过,泛珠“9+2”的架构虽然是积极的,但合作区目前并不宜太大。因为跨区域的经济合作组织建立非常困难,当前还是应该以现在的珠三角为主体,联合港澳,然后再加强与周边的合作。

  目前我最看好的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因为东南亚和中国的经济互补性非常强,历史渊源比较深,和平环境对经济发展也非常有利。中国也需要走出去,利用经济技术优势,对东南亚的原料进行深加工。

  存在三大“看得见的壁垒”

  中国经济时报:建立经济合作组织应该实现什么目标?

  肖金成:“无障碍”的目标。目前国内和国际的许多经济合作动静大,效果小,就是因为合作不是按市场需要的形式,仍停留在政府层面上,有些为形式而形式。合作应当找到切入点,从小的方面先做起。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合作主要还存在哪些壁垒?

  肖金成:国家内部的壁垒主要是人为构筑的“看不见的壁垒”,如诸侯经济间的行政壁垒等,而国与国之间主要是“看得见的壁垒”,主要有三个:一是关税壁垒,高关税增加了购买者的成本,不利于两国间的经济往来;二是人员往来壁垒,签证制度使得两个国家的人交流效率受到影响;三是交通壁垒,一方面国家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另一方面边境检查站也使得通关受到影响。

  这些壁垒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显然难以得到解决,但政府应该为消除壁垒作出努力,如通过市场的手段使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得到加强。再如,西部地区与中亚国家,应当有明确的合作方式。

  “走出去”需要改变方式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如何?

  肖金成:受一些政治因素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不快,需要寻找切入点,慢慢来。但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将是一个趋势。因为地缘有利,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周边国家也会主动和中国进行各个层面的合作。我们应高举互惠互利大旗,与之进行多层面合作。

  中国经济时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也使国内的企业和商人看到了巨大的商机,“走出去”越来越多,您认为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肖金成:“走出去”应当了解周边国家的法律、民情等,最好采取合作的方式。到国外办企业,目前还存在各个层面的问题,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但“走出去”的大方向是对的,不过到国外设厂的企业实力要非常雄厚,才能使国内公司变成跨国公司。小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应该主要是采取贸易的方式而非投资。

  中国经济时报:“走出去”的前景如何?

  肖金成:中国对周边国家,由过去的商品输出向技术、装备输出转变,将是未来的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周边国农产品等需求加大,不但形成了巨大的市场,也开始走出去进行投资,利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资源进行合资合作,生产有优势的产品。中国的技术和装备水平高,到周边国家办企业,利用当地资源进行深加工,再销到发达国家将会有更大的前景。而周边国家,也更愿意与中国进行技术和资本方面的合作。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