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民营经济要闯三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 10:18 中国经济时报

  ■王南

  最新公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中国2004年GDP总量为159878亿元,比原先的统计高出16.8%。在23000亿的“新增”部分中,主要为第三产业,其中又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与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同口径数据相比,全国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共19.2万个,下降48.2%;集体企业、集体联营企业、股份合
作企业45.6万个,下降46.9%。全国共有198.2万个私营企业,增长49.7%。按照登记注册类型分组,全国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数量5.5%,集体企业占10.5%,民私营企业占61.0%。民营经济已占GDP总量66%;税收贡献率71%;全社会就业人口中,民营企业占近90%。

  虽然民营经济近几年发展迅猛,在国民经济中已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一帆风顺。要承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付跨国公司激烈竞争、最终凸显中国竞争力的重任,民营经济还有几道重要的关口要过。

  政策关

  “36条”

  国务院2005年2月出台的“36条”,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未禁入的领域,允许国内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国防科技工业等。但是这些原则由于没有配套政策,一旦要落地,就会遇到原有法律和法规的掣肘,政府的一些执行部门还是按照原有的歧视非公经济的规则行事。一些民营企业家反映,如果中央政府不协调各部门、各地方配套推进,那么“36条”有可能成为一道“玻璃天井”:看得见,但过不去。比如民营企业的投资项目,仍然需要许多部门审批,像国有投资项目一样管理;有些项目从审批制改为核准制了,但是规划、环境、土地、税务、海关、银行等,都还没有从审批制改为核准制,致使一些投资者抱怨,核准制比审批制还麻烦!

  税收政策

  在税收政策上,民营经济不是受惠者,而是受害者。国有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民营企业却享受不到:国有企业享受技术改造贴息,国有、集体和股份制企业,技术开发费以及技术改造投资购买国产设备可以部分抵扣所得税,民营企业却不行;国有企业的一些开支,如住房、福利等可以记入成本,民营企业则不允许;民营企业甚至与外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税负不公平的问题:外资企业的有效税率比国内企业要低10到12个百分点;除此之外,民营企业存在双重征税问题:公司的净利润除了要交30%以上的各种保险费,还需交33%的所得税,个人收入超过征税基数的还要交

个人所得税

  金融政策

  在金融政策方面,由于“重国有轻民营”观念根深蒂固,民营经济的金融政策环境相当严酷,一些商业银行对民营经济的信贷业务不仅没有扩大,反而逐渐萎缩。据统计,全国各项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获得的份额只有可怜的0.66%。资本市场事实上对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种种限制:国有商业银行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

股票市场以国有企业解困为使命,债券市场只对国家重点大型企业开放。目前在沪深两个
证券
市场的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所占份额不足3%。在全国工商联会同有关部门对民营经济进行的调查中,“融资渠道”被认为是民营经济面临的最大难题。无怪乎民营企业家哀叹,自己是后娘养的孩子!

  制度关

  这又分为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两个层次。

  外部制度

  立法制度

  目前中国拥有立法权的有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国务院部门等8个层次。由于势力范围不同、利益主体不同,法律之间交叉、重叠自不待说,依法打架、依法冲突的事情也频频发生。例如涉及土地的有国土资源部、建设部、规划部门、农业部、水利部、房产管理部门等,它们各自都有一套土地管理的法律和法规,企业在各个部门奔波,常常腿跑细了,还一头雾水。工商和质检、城建和水利、土地和规划、交通和公安等,对同一事项的确定和处罚常常不一致,令企业无所适从。虽然行政许可法颁布了一年多,关于行政审批的法规也进行了一些清理,但是企业反映,清理的多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和关键的清理得少,有些前边清理了,后边又根据“条条”精神设立了新的。

  执法制度

  执法部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体制,使得行政部门或者隶属于当地政府领导、或者属于条条管理,在涉及到企业经济问题时,首先考虑条条的经济利益和部门利害关系,甚至不惜越权执法。比如利用在证、照、案、费上的特权,吃拿卡要,或者办人情案、收人情费、发人情照。一些地方受眼前利益驱动,对当地的侵权等违法行为默认许可,对“三假”“三无”等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行业垄断和不当竞争并存,虚假广告泛滥,合法经营企业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

  收费制度

  许多政府部门和事业机构,国家出台的是不给经费,或不给足经费,由它们自己收费养活自己的政策,客观上使得这些自费机构迅速增加,人员恶性膨胀,成为乱收费和乱罚款的源头。公安、法院、土地、城建等执法机构,政府不给足预算经费,另外一些机构如工商等,不在政府预算中列支经费,这使得工商和质检等执法部门成了创收部门,被企业戏称为“第二税务”、“第三税务”;乡镇的土管所、建设所、劳动所、计生所甚至派出所等基层政权,都是依靠收费和罚款过日子;特别是财政改革后的自收自支、收支两条线、超收奖励、罚款分成等制度,被称为套在企业尤其民营经济头上的“紧箍咒”。

  内部制度

  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制度,是企业制度的核心。民营经济创业之初,多是家族企业,父子、夫妻产权各占多少并不清楚。等到企业做到一定程度,矛盾就显现了,即使不分家,也难免出现“谁都说了算,谁都说了不算”的尴尬局面,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危机;没有清晰的产权结构,民营企业的兼并、重组就缺乏坚实基础;封闭的产权结构也使其难以融合社会上的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容易成为长不大的“小老树”。

  治理制度

  民营经济的创业者,多数都对自己过去的成功充满自豪,对自己的心智模式有充分的自信,在企业决策和日常经营中说一不二,表面上也有一套规章制度,但这些明规则是给人看的,实际上起作用的,是游离于文件和制度之外的潜规则。创业者能否随着规模的扩大,实现由小业主到企业家再到现代企业家的跳跃,使企业的经营活动纳入科学的程序,对民营经济至关重要;一些中小企业不是不想“两权分离”,但由于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充分发育,经理人和企业主都存在诚信不足的问题,两者的磨合成本很高,以至于一些地方流传着“不引进职业经理人是等死,引进职业经理人是找死”的说法;民营企业能否摸索一套制度,制衡资本、经营和劳动三大主体之间的责权利,是民营经济制度创新的焦点。

  人才制度

  根据全国工商联的调查,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熟练技工的短缺,已成为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难题。以浙江台州为例,汽车摩托、医药化工、缝制设备、家用电器、塑料模具等五大支柱产业2003年的人才缺口已达3万人,预计到2010年,缺口将达到9万人,而整个台州市的人才缺口将达到28.5万人。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治理结构优化、管理水平升级、研发水平提高的瓶颈。民营企业能否将人力资本真正以资本的形式引进企业产权构成,例如给予经营者现股、期权或期权激励,采取技术入股、股权激励给科技人员股权,以及给予员工股权,这对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卡夫丁峡谷。

  技术关

  技术是竞争力的核心。在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是拥有先进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跨国公司,而中国的民营经济多数处在价值链的末端。能否实现从简单模仿、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到自主创新,使企业从无品牌、贴牌再到自主品牌,将是民营经济避免低水平增长陷阱的关键。目前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可以占到销售收入的5%,而中国民营经济中只有极少数才能达到3%,大多数还沿袭着模仿与抄袭的获利模式。以台州为例,缝制设备企业2094家,产量出口量都居中国第一,产量已达世界40%,而产值却不到4%。原因就在于我们只能制造其中机械部分,而机电一体化中最关键、最能体现价值的数控部分则完全依赖从日本、德国进口。

  有鉴于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难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日前在一份报告中呼吁,像当年建立深圳特区一样,在浙江台州设立民营经济实验区,在土地、金融、税收、管理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只有调整政策,通过制度创新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中国的民营经济才能进入新的发展轨道。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