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长三角率先转轨 26:1让长三角困惑的数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 19:58 新华网 | |||||||||
新华网上海12月27日电(新华社记者徐寿松、姜帆、裘立华) 26:1,这是一个让长三角困惑的数字. 2005年前3季度,在全国GDP同比回落0.1%的同时,长三角区域GDP增幅同比回落却达到2.6个百分点。近10年来一直领跑中国经济的长三角“巨人”,现在首次大幅放缓
一时间,从媒体到政府,从学界到业界,都纷纷在讨论:长三角怎么了? 尽管增速有所回落,但长三角并没有让出“领跑者”的位置。今日长三角所面临的并不是陷入经济发展后继乏力的“困局”,而是正在进入调整增长方式的“变局”。“长三角这列中国经济的快车现在进入了‘弯道’。”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郁鸿胜研究员说。 减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业生产与效益陷入“瓶颈”、吸收外资增势减弱、固定资产投资放慢。 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16城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同比回落7.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仅增长3%,其中上海工业利润总额降幅高达14.4%。与此同时,长三角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到金额增幅同比也回落了12.2%。外资流入的减缓趋势,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长三角经济增长的动力,特别是对工业及出口产生了直接影响。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长三角一改多年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的局面,前三季度增长了19.5%。这个数字不仅同比回落了8.7%,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过热的房地产业投资增速也由去年同期的35.3%下降到了20.8%,同样低于全国增速1.4个百分点。 “增速回落未尝不是好事。”江苏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研究所所长顾为东博士说,“经济增长一定会遵循波浪式前进的规则,高速的增长中往往积累着巨大的风险,只有通过减速、调整才能将风险释放,进入下一个‘加速周期’。” 在数量与质量的权衡中,人们隐约可以发现“好事”的苗头。当下,尽管长三角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它并没有让出“领跑者”的位置。从统计数字上看,长三角的发展仍跑在中国最前沿,且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投资、消费和出口的结构在向更合理的方向调整。 今年前三个季度,长三角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的比重仍然在进一步上升。其中,GDP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2.7%,同比提升了0.6%;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达到35.8%,同比上升了0.8%;到位外资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1%,同比提高了5.9%。只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贡献度的绝对值下降,占全国的比重同比下降了1.2个百分点。而这,恰恰证明长三角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高。 与投资放缓相对照的是,长三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14.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提升了0.2个百分点。而且,零售额增速还高于GDP增速,这表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增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加了近1500元,增速达到14.1%,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投资与消费“一降一升”,意味着长三角曾经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迎来转变的契机。这一格局的悄然变化,使得人们相信长三角目前的“减速”并非经济运行的“滑坡”,而是正在步入一个“率先转轨”的过程,既是对以往的纠偏,也是意在未来的发展。 在长三角中心区域的一些地方,人们已经开始酝酿,不再把招商引资、GDP增长、财政收入水平等作为考核地方干部的最重要指标,取代它们的将是社会的和谐度、人民的满意度以及地方竞争力等指标。这样,地方政府的职能才能真正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以经济环境建设为中心”。 更为重要的是,长三角作为一个区域经济体,开始真正从务实的角度进行区域经济的整合。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区域经济规划,长三角区域规划即将于2006年3月问世。而自宏观层面获得解决路径之前,长三角16个城市已经开始对彼此间的竞争、合作与发展进行整合。 今年10月举行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峰会上传出信息,行政区划分割、城市间恶性竞争、产业同构、重复建设及区域污染五大难题一直是困扰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噩梦”,而这些问题,随着“长三角区域合作”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已经开始变得不是那么“不可调和”。 正是因为有了区域背景下合作的共识,长三角的各种资源开始得到有效整合。目前,长三角区域合作涉及交通、旅游、生态环境治理、信息资源共享、人力资源等广泛领域,有些已见成果。目前,长三角统一的产权市场已经形成,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已经开始运作,《长三角综合交通规划方案》也即将出台。 种种迹象表明,长三角“率先转轨”的铿锵之声已清晰可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