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花旗清扫入股广发障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 12:54 京华时报

  维系了3年的“花旗浦发恋”出现了裂痕。12月24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600000.SH)发布公告称,根据该行与花旗签署的《战略合作第二补充协议》,双方同意终止此前双方签署的相应排他性条款。这意味着,曾协议“携手共进”的花旗与浦发今后都可以寻找各自的合作伙伴。而事实表明,花旗与浦发终止排他性协议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广东发展银行的部分股权。

  增持股份继续

  排他性条款解除

  在浦发发布的公告中,双方关系的变化完全体现为一份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第二补充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同意终止排他性条款。但是花旗将继续履行向浦发提供风险管理、中小企业融资、零售银行等领域技术支持的承诺,帮助浦发在5年内成为一家优秀的商业银行,并表示将继续增持浦发银行股份至19.9%。花旗现持有浦发4.11%股份。

  根据2002年12月31日双方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购股权协议》等系列协议,2006年到2008年之间,花旗有权享有浦发银行的购股权和认股权,增持浦发股份至监管部门设定的上限———24.9%。

  协议终止一个最大的影响就是堵塞了浦发的融资渠道。

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梁小民说,在
银监会
的有关规定下,国内
商业银行
的资本充足率如果不足8%,那么它的业务扩张将受到一定限制。目前浦发的资本充足率尚不足9%,花旗银行此举给浦发带来了补充资本金的压力。相比之下,24.9%到19.9%的持股比例变化对花旗来说则影响不大,因为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花旗都无法获得浦发的控股权。

  经济学家易宪容认为,银监会已准许国内商业银行以发行混合债券的形式补充资本金,而且浦发早在几年前就已经上市,资本金的补充应该不是大问题。在与花旗解除协议后,浦发还可以通过引进其他战略投资者来提高自身的资本充足率。

  浦发相关负责人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仅表示“一切以公告内容为准”,不过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这位人士透露目前浦发没有与其他战略投资者接触,相关的发债计划也暂不明朗。

  介入广发竞标

  图谋更多股权

  “几个月前,花旗就以十分积极的态度介入了广东发展银行的竞标,希望获得广发行50%以上的股份”,一位熟悉广发行招标内情的人士向记者透露,也几乎是从那个时候起,花旗就已开始向浦发提出终止排他性协议的要求。在排他性协议的约束下,花旗是不可能参股国内其他商业银行的,上半年花旗痛失入股建行的机会就是受到了这一协议的影响。

  这位人士进一步向记者介绍说,与浦发相比,已发展成全国性银行的广发行不仅具有规模上的优势,而且广发行此次对外招标抛出的“中标者可向该行派驻董事长、行长”的条件也十分诱人。在国内银行纷纷找到“婆家”的大势下,广发行已成为外资眼中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

  易宪容也说,花旗选择在此时入股广发行其实是很“聪明”的抉择,尚未完成财务重组的广发行目前并不具备资产质量上的优势,花旗此时介入无疑可获得价格上的优惠。

  就选择哪一家合作伙伴而言,外资银行看中的是合作方的发展前景以及自身在银行中的地位,如果花旗一旦获得广发行超过50%以上的股份,它在广发行中的地位将是不可动摇的,50%的股份可比24.9%有分量多了。

  或许是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的目的,花旗与广发行负责宣传人士昨天均不愿对此事予以置评。不过,广发行有关人士表示,事情落定后会给媒体一个明确的交代。

  金融业逐步开放

  外资巨头寻机而动

  时经3年,发生在花旗与浦发间的亲密疏离恰巧反映出国内金融业正一步步对外开放。

  作为银监会的聘任考官,易宪容认为,在“国内银行上市前引进外资比例不能超过25%”尚未成为法律规定之前,银监会此次有可能放宽广发行的引资上限。这种做法可以减少政府对国内商业银行的注资,促进银行的市场化进程。在这一大背景下,像汇丰、花旗这样有实力的外资机构将更加偏重于谋求在国内商业银行中的话语权。

  现持有交行19.9%股份的汇丰银行执行董事王冬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明确表示,如果监管部门许可的话,汇丰希望持有交行40%的比例。

  类似的情形就曾发生在建设银行身上。几个月前,建行曾先后引入了美国银行和淡马锡两家战略投资者。基于对国内商业银行的浓厚兴趣,两家战略投资者都希望能够购入建行多一点股份。在这场谋求话语权的较量中,先行购入建行10%股份的美国银行为保住其“最重要战略投资者”的地位,而设法阻止建行向淡马锡出让超过10%的股份,最终淡马锡只获得5.1%股份。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