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炫彩2005财经时代:2005灰色地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09:18 燕赵都市报

  ◎幸福指数:被GDP远远抛在后面?

  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所从1994年起开始在中国进行全国性的消费者调查。数据说明,中国消费者的“幸福指数”在过去十年内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按100分为满分,1994年的“幸福指数”为69分;1997年最高,达到71分;十年后2004年的指数却降到了67分。

  世界追逐财富的步伐越来越快,人类幸福感却越来越稀薄;“惟GDP为是”、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球语境下,诸多国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却付出了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国民幸福指数日渐下挫的沉重代价。

  应该说,过去评价

中国经济发展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GDP等硬数据,而很少关注人民大众的切身感受等软数据,缺少对人的直接感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们不但关注经济硬指标,而且更要关注人的软指标,并把它和经济硬指标挂钩。

  ◎经济学家:在信任危机的风口浪尖上

  前些时候,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和武汉大学经济学家邹恒甫分别对国内媒体发表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等评论。此言一出,立刻把经济学家这个昔日光环围绕的群体推到了信任危机的风口浪尖上。

  有评论人士认为,现在大家对一些经济学家的批评,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背离了专业人士所应当具有的职业规则,比如中国经济学家担任独董的事,在中国目前的现实中,它的合法性确实是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学家的身份,极少有单一的。中国经济学家不能受到人们尊敬的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处理好个人专业角色和职业角色的关系。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学家首先是经济学家,因此,他们应当运用公认的范式、科学的方法独立地解释中国问题,而不是落在一个狭隘的圈子里,更不是以制度内生的利益主体发表见解。

  ◎国储铜事件:2005最后一役

  2005年,中国经济的最后一战应该属于中国国家储备局同国际基金在铜期货上的对决。在这场对决中,国际基金不断以推高铜价的方式逼空国储,而国储则以不断通过抛售国内现货的方式来缓解这种压力,挽回其损失。

  虽然这场战斗的主角是国储和国际基金,但这场战斗所引发的直接结果,却是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LME)铜期货价格接连创出历史新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全世界铜价疯涨。作为铜消费和进口大国,在这次市场灾难中中国的立场和命运尤其令人瞩目。

  中国是世界铜第一消费大国,占世界总消费的20%以上,但又是世界第一进口国,长期的高价位使中国铜贸易逆差剧增。据统计,2005年1-9月,各类铜产品的进口额已达120亿美元,逆差103亿美元,相当于2004年逆差总额。

  虽然一再努力,但最后的结果却令国储徒呼奈何。12月7日,国储第四次在现货市场上拍卖铜,但此次抛售同11月30日(国储第三次抛售铜)结局相似———拍卖底价继续抬高,而期铜价格则继续上涨,完全与其初衷相背离,12月2日,LME铜三月期铜价格攀升到了每吨4445美元。从期货市场逼空的规则来说,只有当铜价回复其理性价位,才能宣告这场战役的正式结束。由于国储已经将部分头寸移仓至2006年的3月和2007年,因此,国储与国际基金的较量可能仍将继续下去。

  ◎奢侈品消费尴尬炫富

  中国改革开放27年的发展,催生了一个庞大的财富群体,他们具有奢侈品消费的能力。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估计,中国内地的奢侈品消费人群目前已达到总人口的13%,约1.6亿人。有的学者估计,中国私人财产超过千万元的人数有30万;中国目前银行的个人储蓄余额约12万亿元,这12万亿元的80%为20%家庭所拥有,这些家庭都具有享受奢侈品的能力。

  但是,中国果真到了奢侈品消费的时代了吗?显然不是。我们可以看到每天都有大量的奢侈品被消费一空,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人还在为争取最基本的食品消费而奋斗。即使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消费也应在一种道德的张力之中变得有所节制。

  ◎洋品牌:偶像的黄昏?

  3月份,中国市场上的亨氏美味源生产的辣椒油、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相继在检查中被发现含有苏丹红成分。

  5月25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6月16日,哈根达斯在深圳被媒体曝光称发现地下冰淇淋蛋糕加工厂。

  12月12日,工商部门通报,索尼公司6个型号的数码相机,在成像均匀度、自动曝光等项目上存在问题,被国家照相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综合判定为不合格。

  食品、安全、危机等字眼充斥了整个2005年,也困扰了无数“洋品牌”。许多中国消费者曾坚定地相信,跨国大品牌就是“高品质”的代名词。在一些品牌连续被曝出各种质量问题之后,人们开始发现,这些舶来品并非永远是“中国制造”的楷模,它们也越来越多地遭遇到本土产品曾经面对的信任危机。

  “洋品牌被夸大的光环开始复原。”这种现象既不正常又很正常。说不正常,是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这么多大牌跨国公司遭遇严重的品牌危机;说正常,是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跨国公司在这方面长期积累下来的许多问题,在当前爆发出来也不足为奇。

  ◎榜单:“板砖与口水”下的利益博弈

  10月12日,“观澜湖2005胡润百富榜”正式揭晓;11月1日,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最佳治理100强和2005年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排行榜发布;11月3日,“2005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出炉……

  时至年底,各种名目的排行榜纷纷登场,而一场争议也正在升温。

  “中国的排行榜足以入选世界吉尼斯纪录!”但是,中国的各类排行榜的公正与权威,往往又最为世人诟病。几乎每一个排行榜的推出,都伴随着铺天盖地的质疑。

  有人士表示,中国的机会成就了中国的排行榜。排行榜已然成为一种经济、一种显学、一种文化体验。更多的时候,它代表一种高高在上的话语权。而排行榜公信力的缺失,一方面,是由于排行榜推出机构在数据的搜集、价值测算体系上存在着诸多的硬伤;但更重要的,则是商业利益在作祟。纵观中国排行榜的各路制造大军,官方半官方,民营或个体,组织者造出“排行”声势,言必称权威,眼睛却都只盯着榜单后面的“经济”—————只要榜单能够引起广泛争论,进而吸引眼球赢得赞助就行,可信度完全无足轻重。

  沪上某著名市场调查公司一总监直言:“关键是能够引起争议,这个榜扔到受众的汪洋大海里,能够听到个响,就算回本了,而如果其话题争议性能够达到板砖与口水齐飞的效果,那就算是巨大成功!”

  ◎新生代富豪:好好学习做富人

  不久前在媒体上流行过的一则消息:《综述:中国新富阶层全球奢侈地图一览》。它告诉我们,越来越多的中国新富走出国门,开展商务、度假旅游。中国的新富阶层开始循着西方人的脚步,绘制自己的奢侈品地图,同时也昭示自己的存在与成长。其奢侈程度堪称出位之极,让高消费的美国人都自叹弗如。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中国,出现了一个新富阶层。财富分布出现了重大变化,少数人掌握了大多数财富,多数人却掌握着少数财富。

  目前中国的富豪们大多是“第一代企业家”,尤其是较为年轻的富豪群体,对于迅速积累起来的财富仍然有“朝不保夕”的感觉,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他们几乎没有慈善意识:“99%的中国企业,在慈善捐赠方面是零记录的!”

  对于新富阶层来说,这个“新”,意味着他们要学着做富人。中国新富阶层虽然有了钱,但任重道远。尽管去全世界最豪华的地方度假旅游,去世界购物天堂采购最时髦最昂贵的商品,只开奔驰、

宝马,只住超顶级
别墅
,只吃美味佳肴。然而,骨子里的东西仍然没法说变就变。

  本报记者:武岩生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