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牛奶业变局 豆奶业能否东山再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08:58 中国经济时报

  ■产经分析■本报记者夏金彪

  牛奶业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经受政策变化后的困扰。

  国家有关部门的“限鲜令”和对“还原奶”管理的加强,这两条旨在促使产业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利益的政策,短期来看,对牛奶业的发展无疑是个生死考验。加上今年的
碘超标奶粉、回炉奶、维他奶,宁夏、山西奶农倒奶等一系列事件,使得发展中的牛奶业危机四伏。

  用奶粉兑水兑出鲜奶,长期以来成了牛奶业的“潜规则”。但随着牛奶“禁鲜令”从10月1日起开始实施,到明年6月1日过渡期结束,到那时市面上必须以鲜奶的面貌出现。

  业内人士预测,这对靠“还原奶”抢占市场的牛奶公司将产生不小的影响,多数鲜奶企业也面临鲜奶季节性短缺的问题。这也将会引发新一轮的奶源争夺战,乳业将面临一系列的整合洗牌,实力弱的牛奶企业将面临出局的危险。

  虽然乳品业政策的变化短期内正困扰着牛奶业,但却给乳品业的另类——豆奶业带了了意想不到的商机。

  国内豆奶领军企业维维集团的一位高层日前兴奋地表示:“豆奶企业的春天到了。”他透露说,豆奶企业均认为目前是豆奶业大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因此,国内豆奶企业近来都在调整产品和市场策略,针对以往豆奶口感相对单调、豆奶粉冲泡麻烦等问题,纷纷向液态豆奶方向高歌猛进。

  其实,豆奶业也有辉煌的历史,但在牛奶业大发展的今天,豆奶业显得有些消沉。早在1983年,豆奶发展就被列入国家饮料行业工作计划,但直到1992年起,央视黄金时段推广那句“维维豆奶,欢乐开怀”,才使得豆奶为消费者熟知。可是由于豆奶口感与牛乳存在差异、豆奶消费引导偏弱等问题,加上牛奶业“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强势宣传影响,多年来豆奶产品大规模推向市场步履艰难。

  不久前,中国预防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的调查发现,东方人中有乳糖不耐症的成年人饮用牛奶后乳糖吸收不良的发病率高达83.7%,不耐受指数为0.9,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的人不适宜症更多。而豆奶则不存在这些问题。这为豆奶业的东山再起提供了“理论基础”。尽管国内的科学家对此还有争议,但豆奶业纷纷借此为理论依据,大力推出豆奶产品。

  目前,维维将豆奶元素扩展到豆芽、红豆、绿豆、黑豆、纯浆、蔬菜等多元化产品,一口气推出七种液态豆奶,打算明年1月初即以“七彩豆奶”的品牌统一售卖。而据业内消息,

健力宝、娃哈哈、乐百氏等大型企业都正在筹谋豆奶项目,有的已通过小试、中试。这些巨头的介入,将使豆奶在液态奶市场上的身影越发惹人瞩目。

  无疑,豆奶业正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时机,但解决豆奶的营养、口味、以及后续新产品开发等一系列问题,又摆在进军豆奶业企业面前。豆奶业是否能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还要拭目以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