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两岸交流汪辜流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00:00 中华工商时报

  在两岸关系的发展进程中,汪道涵和辜振甫两位老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的。1993年新加坡的汪辜会谈和1998年汪辜二人在上海的第二次握手,作为两岸交流的佳话,已经青史留名。

  人们都希望汪辜二人再度相会,进一步促进两岸关系发展,而汪老先生更是念念不忘,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亲赴台湾,看望那里的亲朋好友。但是,2005年1月3日,辜振甫先
生不幸离世,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又驾鹤西归。这样的结局,让人扼腕叹息!

  汪老先生去世的消息传来,笔者在家中翻阅1998年赴上海采访汪辜会面的新闻稿和相关评论时,心中感慨颇多。

  汪辜二人之所以在两岸间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格魅力。两位老人都是性情温和,深爱中华

传统文化。在笔者的印象中,汪辜二人,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散发出一种儒雅之气,让人如沐春风。这样的老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疾言厉色、咆哮如雷。两岸关系近年之风高浪急、大起大落,更反衬出两位老人稳重、和蔼的人格光辉,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第二,历史贡献。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的汪辜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大事。在笔者看来,比汪辜会谈更重要的,是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1992年在香港达成的“九二共识”。正是因为“九二共识”确立了海峡两岸都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才有了第二年的汪辜会谈,

  才有了之后两岸两会的正常交流。而在“九二共识”的形成过程中,汪辜二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倡导交流的精神。无论是1993年的汪辜会谈,还是1998年的第二次会面,汪辜两位老人身上体现出的,是倡导两岸交流的精神。只有交流,才能彼此了解、消除误会、求同存异、化解争端。汪道涵先生生前也曾说过,万事莫如沟通急。在他看来,两岸间加强沟通交流是第一位的,比任何其他事情都要急迫。也正是因为有这样坚定的想法,即使身体条件再差,汪道涵先生仍然身体力行。今年,他就在上海会见了连战、宋楚瑜、辜振甫夫人等人。对于一位长年住院的老人来说,离开病床,穿戴整齐去会见客人,一整套礼仪程序走下来,诚非易事,太辛苦了。

  随着汪道涵先生的离世,两岸关系中的汪辜时代正式画上句号。但是,斯人驾鹤西去,流芳泽及后人,相信两岸关系还将继续向前发展,发展的方向不是分离,而是大一统。(26B5)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