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重庆涪陵民营加油站断油之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 08:22 人民网-市场报

  该地区已经有9座民营加油站因为缺乏油源而停止营业。在事件的过程之中,充当协调角色的各级政府,显然都有些力不从心。有观察家指出,其根本的原因,则是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既扮演着资源垄断者的角色,又扮演者零售市场竞争者的角色。

  12月8日,郑宪礼的油站彻底断油。签订了供油合同的中石油涪陵销售分公司称,由于资源紧张,无法继续供油。

  “事实上,一个多月以来,为了维护客户,我们只能不时以零售价格拉点油来卖。”郑说,“中石油那边根本拿不到油。”

  郑所说的拿不到的油,是柴油。重庆涪陵和武隆以及周边地区,均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加之地处偏远,柴油成为当地

机动车辆的主要动力燃料。

  郑经营的武隆县白马华兴燃料有限公司加油站,建于1998年,投资120多万元。正常的情况下,每年的销售规模在900吨左右。

  但今年,因为缺乏油源,他仅仅实现销售300吨左右,还面临着关门停业的危险。

  这种危险并非只降在郑宪礼一个人头上,武隆当地的4家民营加油站、丰都县的10家民营加油站,以及涪陵区的55家民营加油站同时面临因油源缺乏而不得不停止营业的险境。这些加油站,都分布于中石油和中石化涪陵销售公司的覆盖范围。

  涪陵成品油协会的一位人士,以“民营加油站命悬一线”来形容这场危机。如果危机一旦继续扩大,那么这些曾经合法取得成品油零售资格的民营企业,将如何保障自己的利益?

  两份紧急报告

  12日,一份报告递交到了涪陵区商委相关负责人的案头。这份名为《重庆市涪陵区石油成品油协会关于民营加油站成品油严重脱销的再次紧急报告》,以重庆市涪陵区石油成品油协会文件的形式发出。这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该协会发出的第二次《紧急报告》。

  在第一次紧急报告中,协会指称,“从2005年6月15日起,除中石油少量供应一部分油外,中石化基本未向社会加油站供油。”

  第二份报告则较为详细。对两大集团的指责包括,垄断油源,故意对民营加油站限供柴油,“人为制造紧张局势”;拒不执行国家规定的价格政策,非法提高批发价,导致民营加油站无法经营生存;杀价倾销,与民营加油站争夺用户;高价卖油无据,私设小金库,偷逃国家税款等。

  按照该报告的说法,该协会下的55座民营加油站,今年1—11月的缺口达7000吨。

  而在另一方面,该区民营加油站因此今年(截至11月份)不得不购进高价油3872吨,其中从中石化购进2421吨,从中石油购进640吨,增加民营企业负担77.5万元。

  按照该报告所带附件,该地区已经有9座民营加油站因为缺乏油源而停止营业。

  三次协调会议

  14日,涪陵区商委就涪陵成品油协会反映的问题,召集相关各方召开协调会。

  根据当天参会者的一份会议纪录,这次协调会主要研究了2006年的供油问题。商委方面确认了涪陵区民营加油站大面积停油的事实,要求两大公司在今年供油的基础上,明年对民营加油站各增加1500吨,并落实均衡供应问题。

  而两大石油公司则对明年是否增加供应量等态度暧昧。两公司都表示,引起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资源紧张所致。中石化的参会者则表示,资源是给自己的零售加油站准备的,无法保证社会加油站(民营加油站)的供应。两大集团公司的参会人员均表示,涪陵公司没有批发权,只能把政府方面的要求向上级积极反映,争取多给油源。

  这次会议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一位协会的负责人对记者如是表达了对这次会议的失望。

  就在协商会召开的当日下午,该地区及相邻地区多个加油站老板前往堵塞了龙桥油库,这是中石化涪陵销售公司在当地的主要储油基地。

  为此16日中午,重庆市商委第三次召开紧急协调会。

  此次会议确定,两大公司必须与社会成品油企业签订供油协议,双方均需承担违约责任,并严格执行。关于协议的签订问题,社会加油站只能和两大集团其中一家签订。

  具体办法是,社会加油站自报数量给协会审查。协会根据两家公司的资源情况确定与哪家签订协议。但两公司必须确保协议数量的70%的计划供应量。会议要求,签约行动必须在年底前全部落实。

  当重庆紧急会议的消息传来,堵塞龙桥油库两天的人们陆续散去。

  体制之困

  在事件的过程之中,充当协调角色的各级政府,显然都有些力不从心。

  与当地政府官员的无力感相比,两大石油公司却是越来越“有力”。有观察家指出,其根本的原因,则是两大公司既扮演着资源垄断者的角色,又扮演者零售市场竞争者的角色。

  据记者调查,1998年时,中石油在涪陵只有8座加油站,但是现在已经发展到12座。而中石化是2002年才进入涪陵区。但是这几年下来,在当地已经发展了12座加油站。

  据记者调查,就在中石化声称资源紧张无法保证民营企业供油的同时,其旗下加油站却与某购油方签订了为期一年的低价供油合同。

  “一旦资源紧张,两大公司肯定是先保自己的加油站。”涪陵区政府官员分析说。中石化一内部人士则辩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如果石油公司的加油站都没有油的话,容易造成社会的恐慌”。

  但是,在中石化川渝销售公司的一份内部文件上,如此表述着这样的指导性意见:“坚决停止对社会批发单位的销售,对特许社会加油站从紧控制……”

  中石化川渝所辖销售区域,包括四川和重庆地区。谁来保障这些区域内民营加油站的合法权利?

  截至记者发稿前,偏在武隆的郑宪礼还不知道涪陵业已开过第三次协调会的信息。他还在等待,不知道结果将如何。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市场报》(2005年12月23日第一版)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