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欧佩克首访中国 油市遐想新定价体系(热点透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 02:04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本报特约作者 吴君 发自上海

  12月22日,国际原油的反弹未能止住国内燃料油的颓势,上海燃料油期货昨日高开低走,以一根光脚阴线报收,主力0603合约收于3011元/吨,跌10元,成交98124手,持仓微增236手至54218手。从技术上看,燃料油仍然在均线系统下方承压,反弹能量非常有限。

  在前夜的美国NYMEX市场交易中,受美国取暖油库存大幅减少的消息刺激,取暖油主力0601合约大涨3.61美分至1.7564美元/加仑,从而带动原油主力0602合约也反弹上涨0.47美元,收于58.56美元/桶。

  在当天公布的美国能源部库存数据中,原油库存继续增加130万桶至3.225亿桶,但馏份油库存则骤减280万桶。有分析师称,过去一周的低气温大大刺激了取暖油消费。另外,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在尼日利亚三角洲附近的一处石油管线遭到武装分子袭击,导致该国17万桶/日的原油生产停滞,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油价。

  近日石油市场的热点当属欧佩克对中国的首次正式访问。市场对此次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组织和增长最快的石油消费国之间的直接对话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据了解,此次访问由现任欧佩克轮值主席、科威特石油部长法赫德亲自带队,内容主要包括欧佩克成员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以及扩大对中国的石油出口。

  根据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显示,明年中国的石油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日需求量达700万桶/日,增幅可达6.1%。作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市场,中国成为各大产油国关注的焦点。根据海关方面的统计数据,目前沙特、伊朗和印度尼西亚排在欧佩克组织中对华石油出口量的前三位,三国每天共向中国出口约80万桶原油。而在非欧佩克产油国中,俄罗斯、安哥拉、阿曼和苏丹等国则占主要比例。俄罗斯可能是欧佩克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借助其地理优势,未来该国将通过修建石油管线、扩大铁路运力和确保海上运输等措施,加大对华石油出口力度。

  有关专家指出,欧佩克与中国之前的关系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直接贸易和投资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事实证明,欧佩克各国正在积极参于对华投资项目。早在2001年,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国家石油公司就与中石化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合作,共同投资扩建福建炼化,投资金额达35亿美元,建成后该厂有望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炼油厂之一。今年12月5日,科威特与广东省也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内容主要涉及在广州附近兴建一座年炼制能力达1500万吨的合资炼油厂,并主要加工来自科威特的原油,预计投资总额将达50亿美元之巨。为了使对华业务更加顺利地发展,法赫德已经公开表示,要与中国建立双边定期对话机制。

  笔者认为,从长期趋势来看,各产油国与我国进行直接贸易和投资可以取得共赢的效果。目前的国际石油贸易大部分为美国和欧洲的石油巨头所掌控,以至于欧佩克、俄罗斯和中国等方面的意愿都很难被市场所反映,从而助长了投机力量的滋生,使油价包含了巨大泡沫。如果能增进产油国与中国的直接贸易和投资往来,甚至产生一套脱离美英市场的定价体系,对于削弱石油巨头的影响和增强产油国与中国各自的经济安全来说都有积极意义。

  《国际金融报》(2005年12月23日第十一版)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