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冷气流让上海燃气供应坐上“热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 02:04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李扬 发自上海

  上海市燃气集团日前首次宣布,启动各项“限气保供”预案,在优先考虑居民生活和重点企业生产的原则上,限制部分用户燃气用量,上海燃气供应正面临低温的巨大考验

  12月以来,一股股北方强冷空气先后猛烈地刮向了上海。受此影响,本月上旬上海
首次发布了红色低温警报。12月21日,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今冬第二次低温红色预警信号:22日上海市区最低温将跌至零下3摄氏度,一举打破今年入冬来的最低温记录。与之相伴的是上海燃气供应的紧张现状。

  从12月21日起,上海燃气供应出现每天80万立方米的缺口。对此,上海市燃气集团日前首次宣布,启动各项“限气保供”预案,在优先考虑居民生活和重点企业生产的原则上,限制部分用户燃气用量,上海燃气供应正面临低温的巨大考验。

  提价幅度超前

  发布红色警报以来,上海燃气调度监控中心每天供应量始终走高,12月4日以来,全市天然气供应量一直维持在660万立方米以上的高位,人工煤气供应量截至12月7日已达到832万立方米,一举突破了历年来上海12月初燃气日最高供应量,以往只有在春节前后人工煤气使用量才会突破这个数字,今年提前了许多。

  12月15日,上海市物价局调整了车用液化石油气的零售价格,零售中准价由每升2.75元调整为2.97元,上浮幅度由8%调整为15%,下浮不限。其中,对

出租车行业,综合考虑运价、营运成本,以及油气比价等因素,最高零售价格仍维持为每升2.97元(调整后的零售中准价),不得上浮。

  此次,车用液化气价格调整主要是受到国际液化石油气价格持续走高的波及。今年9月以来,国际液化石油气价格一直保持高位运行。近期,进口液化石油气的市场价格达到5800元1吨。这导致了企业购销价格倒挂矛盾十分突出,现在已石脑油为原料生产的人工煤气成本价为每立方米2.7元,而出厂价仅为1.1元,企业是在赔钱生产人工煤气。

  而就在今年10月1日,上海市的民用液化石油气价格也经历了一番调整,15公斤装的液化石油气零售价从原来的73元上调至83元,50公斤装的从247元上调至275元,涨幅分别为上调幅度为13.7%和11.3%,均超过上调幅度8%左右的要求。

  增产亏损更大

  突袭的冷空气是造成上海燃气供应紧张的直接导火索。上海燃气集团安全服务部负责人在近日召开的集团保高峰供应动员会上介绍,因本市提前进入燃气使用高峰期,现已启动应急生产预案,各制气公司现已开足马力连续高负荷生产。12月14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也公开表示,“今年迎峰度冬期间,上海将继续以‘一个坚持、三个确保’为原则,积极落实供应能力和错峰等节电节能措施,确保城市供电、供气安全。今年冬季上海的供气有望处于平稳有序状态。”

  目前,高峰期天然气使用量惊人,为确保天然气供应量,上海已经利用其他高价原材料制造人工煤气,而在平时,人工煤气主要是以煤、天然气为原料转换而成的。

  “所谓的高价原料是指石脑油。”石洞口煤气制气有限公司行政部主任李玉明这样告诉记者。据了解,石脑油又称为“轻油”,是一种轻质油品,可以作为石化原料。现在,石脑油分为进口和国产两种,价格幅度相差不大,1吨石脑油市场售价在4800元到5000元之间。

  据李玉明介绍,由于这种材料成本较天然气高出许多,该公司在本市天然气供应平稳时期多数处于停产状态,只有冬季才会开放2条生产线,到春节前后才将3条生产线全部投入生产。“现在3条生产线已经开足马力工作了,还从来没像今年这么早过。”李玉明如是说。

  该公司开足马力全线生产的结果却无法尽如人意,等待他们的是亏损。李玉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该公司生产人工煤气成本价格为2.7元/m3,其中,石脑油成本为2.3元/m3,人工煤气实际出厂价格为1.1元/m3。也就是说,每生产1立方米人工煤气,该公司就要承担1.6元的损失。近期,该公司生产任务是1.3亿立方米,最高可达1.38亿立方米。仅此一项,该公司去年的亏损额占上海燃气集团的80%,2004年,上海燃气集团亏损额在1亿元到2亿元之间。

  求更多西气

  “气”量不丰的现实状况才是上海燃气供应系统每逢冬天就困窘异常的深层原因。上海的天然气资源历来不充沛,天然气的供应主要依赖东海气源和进口天然气。2000年2月14日,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国家计委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西气东输工程方案的论证汇报,认定该项目不仅可以把新疆天然气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同时对于促进沿线省市自治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大有益处。当年3月25日,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会议,宣布西气东输前期工作正式启动。

  2002年,西气东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西起新疆轮南,东至上海白鹤镇,全长4000公里,管径1016毫米,途经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管道设计年输量120亿立方米,输送压力10兆帕,沿线共设工艺站场35座。是中国目前距离最长、管径最大、工艺最复杂、输气量最大、投资最多的天然气管道。2004年12月30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商业运营,截至当年年底,已与沿线40家用户签订了照付不议合同,合同年用气总量达到120亿立方米。

  2004年,西气东输工程正式将天然气引入上海,有效缓解了燃气高峰期间的供应紧张状况。然而今年西气能否解决高峰紧缺现状仍为悬疑。记者拨通了上海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的电话,一位李先生告诉记者,“今年西气东输的数量我们正和有关方面进行磋商,幅度将会超过去年。”该公司主要负责落实“西气东输”天然气及其他各种气源的统一接收工作。

  “今年天然气的供应量依然不会太多,总量大概在18亿立方米左右,明年可能达到20亿立方米左右。”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西气东输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上海乃至全国的燃气短缺现状。现在一些诸如化工企业、电力企业、钢铁企业在内的燃气大用户正在和燃气主管方面签订限制用气的协议。”据他介绍,西气东输管网要求输气压力60公斤,最严重的时候仅有20公斤,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无法想象。

  西气供气不足中既有上海需求量猛增的因素,也不乏西气输送沿岸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也在逐渐膨胀。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理事方建平为记者分析到,我国西部尽管有着丰富的天然气储量,但是从天然气开采到商业运作这中间还需要过程,两者不能简单地画等号。现在西气东输工程沿线地区都在增压,用气量日益增大,而西气东输工程工期也较为漫长,因此现阶段确实无法满足各地迅速增长的天然气需求量。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天然气需求快速攀升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一是价格因素的导向。现在,国际原油价格仍旧高于天然气价格,出于成本和利润因素的考虑,许多燃油电厂纷纷改成燃气。

  除此之外,有些地区正在探索天然气供应的其他渠道。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已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建设液化燃气储气站的要求,广东省已经结出硕果。2002年,广东省液化天然气公司与澳大利亚就天然气合作项目的谈判正式结束,该项目的内容是:2006年澳大利亚通过海运的方式向广东省提供天然气。

  现在,有些省份的建设液化燃气储气站项目已通过国家审批,正在寻找气源。近来,国际天然气价格一直保持高位运行,而企业签订这类合同的通常时间多在10年以上,一旦天然气价格下跌,企业将遭受巨大的损失。故而现阶段,这些省份该项目仍未能落实。

  《国际金融报》(2005年12月23日第五版)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