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投资理财 > 正文
 

索尼逃避责任的背后是利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 08:38 新京报

  索尼是中国市场上数码相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在市场上一直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不过,鸡年索尼的数码相机有点儿烦。10月份由索尼引起、波及9大厂商的“CCD质量问题”给数码相机行业带来的风波还未平息,而“产品质量危机”又再次出现在数码相机行业领导者索尼身上。如今又有6款数码相机被责令停止销售,对于索尼来说的确算得上是火上浇油。

  作为问题的始作俑者,索尼公司并未就产品质量问题向中国消费者作出合理的解释,更没有向中国消费者及有关部门作出充分的说明。相反,索尼公司总是显得遮遮掩掩,欲盖弥彰。尽管索尼中国公司后来正式发布声明,向中国消费者“正式道歉”,并表示“可以无条件退货”。但对于“召回”,索尼借用中国汽车行业“召回”制度中的相关说明指出,“召回产品”只适用于那些可能对人体及生命安全造成伤害的产品,而出现问题的几款数码相机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声明中,索尼还将此次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归结为“生产厂相关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疏忽,出现了向杭州相关检测部门提交了与数码相机本身实际性能不完全一致的企业标准数据等问题,从而导致相关产品被判定为检测不合格”。

  从索尼发表的声明来看,索尼压根就不愿意真正承认产品质量有问题,而是竭力逃避自身责任。一方面,索尼不愿意遵守“根据同一产品出现相同问题”应该实施“召回”的制度,相反却抓住“对人体及生命安全造成伤害的产品”这一点拒绝实施“召回”措施。另一方面,索尼紧紧抓住“中国数码相机行业没有统一标准”这一弱点,试图以“一个企业标准数据不一致的说辞”蒙混过关。

  有意思的是,与索尼公司的态度不同,日本政府对此事件似乎非常关心。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对于中国国内媒体高度关注的索尼产品质量问题,日本政府早已着手展开调查。目前,日本官方经济产业省不仅在调查“中国浙江工商局单方面禁止相关产品销售”行为的国际合法性,同时也对相关的日本厂商进行调查,并要求他们给予中国浙江工商方面一个解释。很显然,日本政府此举是在极力维护“日本制造”的国际声誉,并力求化解此次日本产品面临的“质量危机”。

  其实,从索尼问题数码相机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不管日本政府所作所为是维护日本制造声誉也好,还是索尼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卸责任也罢,他们的出发点只有一个:用有限的资本,借知名企业品牌最大限度地占有中国市场份额,获取最大的利润,而对于企业“责任”,采取的却是巧妙的回避态度。

  索尼问题数码相机一事再次给我们提了个醒:今后类似索尼借口“行业标准”变相推卸责任的事仍有可能继续发生。而目前中国诸多产品难以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受制于所在国的国标制约,而国外企业进军中国市场以后又以国际标准“反咬”我们一口,让我们“里外受气”,而最终损失的承担者自然只能是中国的广大消费者。这不能不引起深思。

  □刘学军(联合思特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