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记者在对沈城市民家庭收入开支所作的调查中发现三家三本账孩子都占“大户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 05:40 时代商报

  “我挣的少,就这些钱,必须得掂量着花,所以每花一分钱我都记账。我每月低保金462元,我得给孩子花362元,剩下的100元全家人要花一个月。”昨日,低保户张玉新这样对记者说。

  不少沈城家庭都像张玉新这样,为家庭的收入开支记账。这几天,记者就看到了3本不同的家庭账本,他们来自月收入不同的家庭,而从这些账本上的数字,记者发现:无论收
入高低,大多数家庭的支出也都像张玉新一样,把给孩子的开销放在第一位。

  调查

  

  低保户账本 留100元全家花

  

  昨天,在沈河区风雨坛街道桃园社区徐书记的帮助下,记者走进了该社区低保户张玉新的家。这是一个非常简陋的单间,屋内除了桌子、床之外,没有任何家具。张玉新是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他每月的收入就是低保金462元。张玉新的账本是用旧台历、用过的笔记本装订成的。

  翻开这些账本,记者看到上面歪歪扭扭的记载着:学费300元、校服80元 、买书50元……“这些年,我每月只给自己留下100元生活费,剩下的全给孩子上学花。”张玉新说。张玉新独自带着一个女儿生活,今年夏天他的女儿以400分的成绩考入了辽宁中医附属中医学院。

  “要靠我自己这点钱,我女儿早辍学了,这些年全靠社区、社会捐款帮助,我女儿才能继续上学。”张玉新带着感激说。从老张的账本上,记者看到除了孩子的开销外,记载的都是几元几角的花销:买米20元、买油5元、买菜5角、买盐8角……在账单上,记者没有看到任何购买衣物、水果的记录。老张说:“我穿的都是社区给捐的,我好像有10多年没逛过街,没买过衣服了。”

  工薪族账本 为孩子节衣缩食

  

  张丹家住皇姑区怒江小区,昨天,记者翻开张丹家的家庭账本,看到:电费50元、电话费80元、煤气费50元、给孩子买书100元、补习英语200元、补习奥数200元、买画纸100元、请客80元……

  “你们每月收入多少钱啊?给孩子花销多少?”看着账本上记录的都是给孩子的支出,记者好奇地问。

  “我们家境虽然一般,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我们必须从小多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张丹说。张丹家并不富裕,只是普通工薪阶层,她在超市当出纳员,月收入1500余元,她的爱人在一家广告公司搞策划,月收入在2000多元。他们的儿子今年上初一。

  张丹说:“他每个月补习英语、数学就得400多元,学美术一个月要200多元,孩子还要学萨克斯,除了这些,我还经常给孩子买课外读物,再加上吃穿,孩子一个月支出就得1000元。以后孩子上大学还要几万元,所以,我们现在每月给孩子攒下1000元。剩下1500元工资,我们一家三口勉强够用。我们就怕孩子或者我俩谁生病,有生病的这钱就不够用了。”张丹说。

  高薪层账本 给孩子最好的

  高收入阶层在孩子教育方面基本都是全面投入,不惜一切的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其投入费用也是惊人的。

  沈阳市华辰律师事务所一位律师年收入20多万元,该律师说:“我们全家人一个月的生活开销只有5000多元,我每月请客吃饭、洗澡最多花1000元,可我给孩子一个月能花上3000元。”

  据介绍,该律师的女儿今年11岁,上小学四年级,他们让孩子从小学习小提琴,并聘请名师专门讲课,目前已经达到6级水平。同时他们还让孩子练习书法,并高薪聘请辽宁省书法家协会某知名书法家讲课,每次到上课时间要专门派车接送老师。而孩子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英语培训班每月600元,奥数培训班每节课30元。为孩子购买的各种书籍相对来说已经是最便宜的了,一年1000多元,几天前他们送给孩子的一个小提琴就价值5万元。这样,平均下来每个月至少有3000元花在孩子身上。

  这位律师告诉记者:“孩子教育是大事,挣了钱花在别的地方是浪费,只有给孩子花是正事,多花点钱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是我们的目的。”

  对比

  

  教育投入大于人均收入

  

  昨日,记者从沈阳市教育局了解到,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每个月费用从500元到1000元不等;上中小学的学生每年的花销在1万元左右;而大学生每年的开销约在2万元左右。辽宁省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辽宁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000元。教育投入大于人均收入。

  提醒

  

家庭教育投资要理性

  

  沈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一位姓王的负责人提醒市民:“家庭教育投资要因材施教、量力而行。鼓励帮助孩子学好课堂知识,至于校外辅导班、业余特长班不要盲目投入过多财力和孩子精力。很多工薪家庭认为让孩子掌握越多的技能越好,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辅导班,其实并没有必要,家长要量力而行,进行教育投资钱要用在刀刃上,千万不要走入盲目攀比的教育投资误区。至于高收入家庭也要注意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不是高投入就是能得到高回报,教育投资要理性。”

  本组稿件由记者 刘冬梅 采写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