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国有商业银行IPO定价之因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 02:46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上海证券报 

  编者按:

  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曾一时引致国有资产“贱卖”与否的争论尘嚣四起。童道驰以其作为专家的个人身份,通过对建行在港上市这个实例,从实务的角度,对实施过程中所
涉及的多种因素作了阐述分析,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判断。今天起,我们将分上、下篇刊登其文章,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2005年10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发行价为每股2.35港元,筹资622亿港元,获得了近10倍的超额认购。上市首日市值超过了5000亿港元。建行上市创造了四个第一:是四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是亚洲除日本以外的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是中国企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股首次公开发行。

  从成立中央汇金公司注资重组,到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再到境内外资本资本市场上市,走我国国有商业

银行改革的“三步曲”路线图。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认同这一路线图,就在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阶段就引至了“引资贱卖国有资产”的批评。而建行的
股票
在香港的热卖更加剧了这一批评,这是因为建行上市时的价格是2.35港元(由于有10倍的超额认购,也有人认为这一价格还偏低了,尽管此前已提过一次价),相当于每股净资产的1.96倍(即所谓市净率);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美洲银行与淡马锡时,其价格是每股净资产的1.15倍。批评的意见认为,建行不应在上市前以这么低的价格卖给战略投资者,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与“贱买”。

  以IPO的价格来衡量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价格是否合理?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看看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IPO的定价是否有帮助。反过来说,如果上市前不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行的股票在首次公开发行时是否还能够卖这么高的价格,受到如此高的热捧?

  让我们首先来看看IPO的价格决定因素。对于我国在海外上市的公司来说,宏观经济是IPO定价的一个重要因素,最近几年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投资者也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因此“中国概念股”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香港市场都受到追捧。第二个因素是行业因素,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居民财富的迅速增加,对金融服务业的需求也大幅增加,投资者也纷纷看好中国金融业的前景,包括中国人寿、交通银行的成功上市说明这一点。而几乎与交行同时上市的中远(COSCO)却没那么幸运。由于投资者与分析师普通认为远洋航运业去年已达顶峰,中远的增长前景未被看好,其IPO自然也没有交行成功。第三个因素是公司本身的财务指标。从上市时的财务数据来看,建行的任何一项指标都不亚于香港上市的其它银行,建行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了25%左右,更是达到了汇丰银行的水准。这些漂亮的财务数据,也是投资者追捧建行股票的因素之一。(上)

  作者童道驰为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标题为编者所加)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