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资本成吉思汗挺进国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 12:09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2005年,中国企业开启跨国并购新时代,其规模迅速扩大,收购目的更加复杂,收购过程和融资安排也更趋专业和透明

  新华社记者施永南

  “无可否认,中国目前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并且在积极购买全球资产。”前美国
财政部东亚国家办公室副主任AlbertKeidel日前对中国企业近期的并购表现写出了上面的话。

  走向国际中国企业涉足全面收购

  10月26日,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地方法院一锤定音,宣布批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即PK公司的收购方案。随着这一锤落下的是一项中国纪录的诞生———这一报价总价值约为41.8亿美元的收购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完成的最大一起海外收购项目。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直到2004年以前,并没有在全球投资市场掀起太大波澜。因为大多数并购的单笔金额还不到1亿美元。2004年开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突然开始集中涌现,且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中海油斥资185亿美元向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发出要约,五矿收购诺兰达公司涉及金额原计划在40亿至59亿美元之间,海尔出价22.5亿美元(除出价12.8亿美元外,还承诺承担美泰克9.7亿美元的债务)求娶美泰克。

  这些案例并不仅因其涉及巨额资金、经历曲折却最终失败才令人瞩目,中海油和五矿这两宗并购行动,将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带入了一个新时代———对上市公司发起全面收购。

  国际知名投资银行摩根大通发布的全球产业并购报告称,中国境外收购正在进入新时期,其规模迅速扩大,收购目的更加复杂,收购过程和融资安排也更趋专业和透明。

  中国企业向上游资源求索是这个时期跨国并购的一个重要特点。以前,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冲动往往多来自于掌握核心技术、世界知名品牌和发达国家营销渠道等考虑。现在则是为了解决由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粗放式、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中国开始遭遇的能源瓶颈问题。

  然而,这个新时代仅预示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了跨国并购时代。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武常歧表示,虽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会有非常大的增长,但在未来两三年中,中国企业仍处于海外并购的学习阶段。

  跨国并购是机遇也是挑战

  11月11日,TCL发布变更资金使用公告,将募股资金中原拟用于购并的6亿元资金变更为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公告坦承,其原因是与阿尔卡特及汤姆逊两个购并项目的整合任务艰巨。

  这条公告将TCL这家跨国并购急先锋的风光面纱掀了起来。

  在国内,TCL是购买发达国家资产的英雄,是中国企业成长起来的标本。德国施耐德的彩电生产线,法国汤姆逊旗下的彩电、DVD业务先后成为其囊中之物;并与阿尔卡特成立了合资公司。

  但是,风光背后是心酸。TCL与阿尔卡特的合资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净亏损4570万美元。TCL董事长李东生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原来的团队显得有些乐观,并购的整合效应一度没有真正发挥。”

  与TCL相比,联想的表现则亮色得多:一季度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财务报告;完成了并购后的第一阶段全球整合并已开始第二阶段的架构调整,杨元庆称这一时间的到来比原计划提前了8个月。尽管如此,柳传志在参加CCTV访谈节目时仍承认,新公司的整合比预想的要困难,缺乏国际性人才。

  毋庸置疑,跨国并购对所有的企业来说永远都是一个挑战。麦肯锡的报告称:“据统计显示,70%的并购案都以失败告终。”对年轻稚嫩的中国企业尤其如此。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人在海外建厂很成功,但是海外并购则多以失败告终。海外建厂属从头开始,可以照搬本部的一套,而并购则必须改造现有的运作模式,保留原有的精华,注入本部的元素和战略,创造新的商机和运作方式。中国企业在品牌、技术等关键方面都面临空心化的风险,靠什么优势去整合被并购企业?难道能把庞大的市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两个仅有的优势带到被并购企业去吗?另外,并购后很容易产生的企业文化、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等方面的冲突,中国企业又靠什么去化解?

  跨进主流还有很多路要走

  经过20多年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与市场化体制转型,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了外向并购的一些条件。如中国资源秉赋条件发生了逆转,中国企业的资本越来越多;企业已经成长到相当的规模,管理水平也有一定的提升。但是,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与市场化改革尚未完全到位等多重因素,中国企业难以加入当代跨国并购主流。

  首先,与发达国家的跨国集团相比,中国企业的实力仍是蛇与象的区别。

  其次,由于市场化改革尚未完全到位,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这决定了中国的跨国并购以国有企业为主,由此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空间。

  另外,宏观环境也决定了中国企业目前还难以进行大规模的跨国并购。

  近两年,虽然政府连续出台了旨在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各种规定,显示了政府日益明确的海外投资方针。但是,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并购仍需经历繁琐的审批程序。首先是要通过外汇主管部门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接下来,如果是国有企业,则需到国资委进行资产评估和产权登记。第三步则是到主管部委(主要是商务部和发改委)报批核准。这一整套繁杂的程序,使企业无法迅速捕捉跨国并购的良好机遇。

  从2004年7月以后,五矿本来有很多次机会赢得收购,甚至一度获得独家谈判权,离成功只一步之遥。虽然最终收购失利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决策迟缓终使希望破灭。

  中国资本市场不发达的制约。目前,国际上大多以换股形式实现收购或公司合并。支付

股票即使报价较高,只要自身股票价格也处于高位,则实际成本并不一定增加。然而,囿于中国资本市场所限,中国企业很少采用换股的方式,大都支付现金,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收购成本。

  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加大了并购企业风险。中介机构包括金融、保险、法律、

理财
审计
、教育与培训以及商会等机构。从国外企业参与跨国并购的经验看,投资银行的作用不可或缺。但中国投资银行的实力和经验都存在明显不足,中国企业的并购案例中活跃着的都是国际投行的身影。

  另外,武常歧指出,中国有关部门应该多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信采集和研究,建立可靠的信息传播机构和渠道,为企业走出去做好服务。

  (侯颖/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