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复杂程序增加贷款成本 民企难缓“资金贫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 10:16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虽然国家积极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改善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争取促进广东民营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然而,现实中的不少民营企业老板感叹:“民营企业发展最需要资金,但现在民营企业到银行贷款真的很难啊!”资金是企业运作和发展的血液,只有那些成功解决了“资金贫血”的民营中小企业才有可能将企业做好、做强、做大。

  本报记者李慧慧

  1 贷款额度银行说了算民间融资快速发展

  一个典型的中小企业负责人,广州朗捷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朱先生日前向记者讲述其公司融资难的故事。朱先生的公司曾经有一次因业务的发展急需资金25万元流动资金做周转,公司一下子没有那么多的流动资金,就去银行贷款,但银行要求其用不动产抵押才能得到贷款,于是朱先生拿出自家的

房产证作抵押来贷款,银行对其房产评估30万元后,决定贷给该公司20万元,朱先生最后选择的是放弃这个贷款而从朋友那里去借。他向记者解释说他放弃贷款的主要理由是贷款的额度完全由银行说了算,而此次银行贷款的额度不够,他申请贷款25万,而现在银行只贷给他20万,另外5万元还要走同样麻烦的程序去借款,复杂的贷款程序增加了贷款成本,实在划不来。

  2 贷款程序繁琐成本增加

  据了解,中小企业贷款的数目虽然不大,但银行贷款程序与大企业贷款的办事程序却一样复杂繁琐,特别是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动产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高昂;如:企业的资产评估登记要涉及土地、房产、机动车、工商及税务等众多管理部门,办理手续短则一二周,长达数月,而且各个部门都要收费、收税,费用一般占到了融资成本的20%;同时国家规定的评估有效期限短,还常常与贷款期限不匹配,企业可能会在一个贷款期限内因为评估时限过期而要重复进行资产评估,重新交费。

  朱先生说,由于时间效应的原因,即使钱贷到手,较好的投资商机可能早已错过。同时也会给中小企业带来了融资的成本的增加,一般中小企业都难以承受。

  3 转向民间融资解燃眉之急

  朱先生说,中小企业由于贷款的数目不大,而且银行贷款程序与大企业贷款的办事程序一样复杂繁琐,银行和其信贷人员都不太乐意为中小企业服务。由于种种利益关系,银行为大型企业服务,而不太支持中小企业,所以中小企业很少会得到银行贷款。”同时他还建言,若想解决当前的这种资金供求的矛盾,办法只有一个,银行用民间融资的经营模式,动员整个社会的信用资源。据数据显示建设银行有30%的坏帐率,而民间融资的只有10%的坏帐率。按照市场运作的规律来讲,不符合市场的规律,民间融资应该有非常高的风险。但现实中银行贷款坏帐比率却比民间融资还要高,这的确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链接]

  目前民间融资为什么能发展如此快速?主要是在于民间融资的信用资源与银行的信用资源有着天壤之别,民间融资的信用资源完全靠人与人之间的信用,而银行的信用资源则是一些量化的指标,如像

房地产等不动资产,优质的产品等等,但量化不等于制度化,人与人之间的信用是不能用制度化来量化的,而信用评估可以用这些量化的指标,但不能完全靠这些指标。而现在由于到银行贷款手续复杂,时间长,支持力度非常有限,即使有优良的固定资产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家,也不愿意到银行贷款,所以造成目前中小企业很少到银行贷款,而宁愿付出高利率,找时效性较高的民间融资去贷款。

  《财经时报》在浙江调查得知,目前浙江的民营企业多采用民间融资以解燃眉之急,具体方式包括互助式借贷、高利贷、地下钱庄、内部集资等。这些融资方式的借贷成本高达15%-20%。

  多数浙江民企的老板们创业之初本金有限,都是向亲友募资扩展业务,此之谓互助式借贷,很多企业的第一桶金也由此而来。

  记者手记:

  中小企业期待雪中送炭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融资难这道坎儿而迈不过去,有可能面临着关门的危险。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难似乎已是一条公理。一个企业发展需要资金,只有更多的资金才能向更多的目标前进。银行不应该只为大企业服务,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为现在没有资产的而又需要钱,同时又有发展前途,银行能控制信贷风险的企业服务。

  但现在很多人认为,银行一般不愿意向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雪中送炭”,而更倾向于国有大中型企业“锦上添花”。专家认为,这说到底是一个信贷文化问题。

  当前我国银行基本实行客户经理制,在这个制度下,对信贷质量的考核,更多的是强调单笔贷款的责任。这便在客观上激励贷款员趋向“抓大放小”,只贷大客户,不贷小公司;或者是“抓好放劣”,只贷经营业绩好的,不贷经营业绩一般的。但问题是,所谓的“大”或“好”,客户经理并不能真正掌握,往往是表面现象影响了贷款员的判断。“大”的往往不强,“好”的往往是暂时的。

  在这样的信贷文化下,银行(具体来说就是信贷员)在为企业提供服务时,只是简单的放贷或收贷,考虑的要点是这笔贷款是否安全,是否有利可赚,而根本不可能给企业做全方位的财务顾问服务,这样也就做不到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

  加强银行信贷员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对于中小企业贷款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业内人士建议可以借鉴外资银行的信贷运行模式,业内人士举例说,香港的一间外资银行,信贷人员亲自到仓库清点仓库库存,而不是像国内的信贷员一样,只是简单的看看库单而已,他呼吁现在的信贷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但也有专家指出,这不能说我们的信贷员素质差,而是我们的机制有问题,是信贷文化有问题,我们的信贷文化,使银行养成了投机性放贷,而非投资性放贷,其结果是,银行与企业之间,永远处在相互防备的状态,难以形成一个“唇亡齿寒”的利益共同体。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