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记者观察:“新瓶装旧药”,哪能不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 09:41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 黄海昀

  药品价格包含研发费用天经地义,屡次降价令中,原研药在降幅上也大大低于仿制药。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家已花出吃奶的力气发出17次降价令,依然未能挤干药价水
分。如果企业老老实实按政策降价,不“新瓶装旧药”,或许药价早已降下来了。而现在药价却走进了“降价—变脸—升价—再降价”的怪圈。

  市场上药品种类达1万多种,常用的只有三四千种,其余多是同类药。而“新瓶装旧药”则是药品行业里公开的秘密。一些止咳药,生产企业将规格为50毫升、售价10元的药品,通过改变包装,变规格为100毫升,就把本应20元的售价定为40元甚至更高。

  企业抬高零售价自有“绝招”,一些药品在降价后往往就“退出”市场。降价药品根本没有从市场上消失,而是经过一番装扮后让人难以认出来。一些药品企业在认为利润空间很小的时候,就通过改名称换包装、改变药品剂型等方式重新生产,但是药品主要成分并未发生改变,然后再以新上市的药品向物价部门申报价格。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有一种感冒药,以前售价为8元左右一盒,在加入一些面粉、葡萄糖之类的成分,由片剂改为胶囊后,其名称也焕然一新,该企业就称“经过两年时间研创而出,投入科研费400多万元”,向物价部门申报的价格为26元/盒。事实上,许多“新药”的“研发成本”也是这样炮制出来的。

  (金陵/编制)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