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企业化后的山东 农民越变越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 09:07 中国经济时报

  农业“企业化”不但使农业产业化找到了具体的载体,也使农村开始享受到企业化的发展成果——

  ■农业企业化调查(下)■本报记者李成刚李小千

  山东省兖州市新兖镇五里庄的村民们前不久集体喜迁新居。这个村的农民将自己原
来的宅基地交给开发公司,换来的是“九州方圆”新小区的一套120-140平方米的新楼房和5-6万元的经济补偿。

  在另一个叫“新马青乐园”的大村里,村民牛嫂指着她们引以为荣的街心花园广场和不远处的银河集团的厂区,高兴地说:“这个广场是三个村和企业联合后集体规划修建的,我们村很多人都在那里打工。”让她高兴的还有,联合后村民们还获得了财产、养老、失业、医疗、人身安全五项保险。

  与以上两个村不同的是,大安镇辛北庄的村民除经商务工外,更喜欢种地。“我们村的人种地有积极性,种子、浇水、用电等种地所有的开支都是村集体承担,我们就是出出劳力。”村民刘学东说。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山东的调查采访中了解到,在“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中,农业的“企业化”不但使
农业产业化
找到了具体的载体,而且农村也开始享受到了企业化的发展成果,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农村越变越大,而农民却越变越少。

  兖州市市委书记韩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只有现代农业的大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大繁荣,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城乡互动、统筹发展。”

  村企合并:优势互补的联合体

  记者在新兖镇了解到,为积极推进村企联合、村村联合,新兖镇加大合村并点的工作力度,目前全镇新增多层楼房居住面积25000平方米,新增楼房住户200户,农民居住楼房化率达到了29%。以新兖镇五里庄为例,该村共有村民816户,2417人,村民人均收入4600元。通过与开发公司联合,前不久完成了新小区多层住宅楼21栋,面积8.9万平方米。这个村原村庄占地400亩,新村占地160亩,节约了土地240亩。新村实现了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电话、有线电视、绿化、美化“七统一”。

  韩军介绍说,在联合与合并中,我们立足于节约土地、整合资源、集约发展,探索了多种方式:

  一是以企带村,村企合一。依托村办企业,走土地入股、村企联建的路子,由企业和村集体共同出资建设新村。例如,新兖镇小马青村等3个村庄与银河集团共同组建了马青村党委,以小马青银河工业园为主体,联合建设工业新村,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此外,将新兖镇吴家村支部纳入太阳纸业集团党委管理,企业兼并农村,实现了村企合一的跨越式发展。“过去,企业效益好,富裕了,而周围的农民却很穷,差距大带来不稳定。太阳纸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个企业原来和周围的村民也有矛盾,后来企业兼并了村庄,实现村企合一,从而解决了分歧。”韩军说:“企业用农村投入来换得土地,农民得到了实惠,企业得到了发展。”

  二是小村并大村,建设中心村。对规模小、位置相近、分布零散的村庄,采取“以小并大、多村合一”的办法,集中建设中心村,腾出土地复垦,走资源节约化的道路。

  三是村庄向镇集中,集约化发展小城镇,实现人口向小城镇迁移,产业向小城镇聚集。例如,兴隆庄将道沟等4个压煤搬迁村集中到镇驻地,新建高层住宅楼45栋,16万平方米。可入住村民4800人,节约土地3000多亩。

  四是改造城中村,村庄变社区,村民变市民。

  五是翻建旧村,提升新村。

  在村企联合、村村合并中,通过新村建设,不仅节约了大量资金和土地,而且便于集约化管理,减少了管理人员,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进一步激活了农村经济,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村庄变大了,农民变少了

  在农村建设中,通过村企合并等多种形式的探索,不但改变了村庄面貌,提升了农民的人居环境,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村民就业、农民增收上,更多地享受到了“企业化”的发展成果。

  “兖州市规模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已经发展到3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家、市级11家,2005年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3万人,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兖州市市长于建民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

  “企业化最大的一个成绩就是,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于建民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他曾经陪同调查组到当地一个最穷的村做计划生育调查,调查对象的要求是40个育龄妇女,但他们跑了一天,只找到了7个,“其他育龄妇女都出外打工了”。

  “农民变成了工人,在企业化中享受工业发展的成果”,于建民介绍,兖州有40万农民,劳动力24万人,对这一部分劳动力,他们提出了三个“三分之一”:8万左右在外地务工经商;8万左右在本地转为二三产业的经营;8万左右的劳力在农村劳作。

  “农民光靠种地还是不行,最终要归结到以工带农,以工补农,工业反哺农业上来。”于建民说。

  新探索仍面临制约

  “村企合一,小村变大村等尝试还面临许多制约”,韩军和于建民都认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土地的制约。在当前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十分严格的情况下,如何在保证农业生产用地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为农村基础建设和产业项目建设提供土地,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是资金的制约。加快新农村建设,扶持农业企业项目,资金投入是关键,但现在的村镇建设领域还未建立起市场化运作模式,仅仅依靠财政投入远远不能解决问题。况且对大多县域经济来说,还停留在吃饭建设财政的水平上,有的甚至还停留在吃饭财政上,远未达到建设财政、公共财政的水平。

  三是观念的制约。许多村庄虽然建设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农民生活居住环境也有了较大改善,但很多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并没有随之改变,农民整体素质、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与城市居民还有一定差距,还没有真正实现“农民变市民、农村变社区”的转变。

  “在农业农村发展上,我们讲多予、少取、放活,而重点应在放活上,只有激发出自身活力,才是长久发展之计。”韩军说。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