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有望转暖沪油持续暴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 02:21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本报特约作者 吴君 发自上海 2005年12月19日,承接国际原油跌势,上海燃料油期货继续暴跌。主力0603合约大幅跳空低开,尾盘收于3008元/吨,较前日跌67元,成交逾11万手,持仓量则大幅减少4262手至44258手。此前,由于受到库存增长和天气回暖的打压,上周五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价格大幅滑落。主力0601合约价格报收于58.06美元/桶,跌1.93美元,为近两周来最低价。
根据商业气象机构Meteorlogix的监测,上周日开始,美国东北部气温已开始回到正常水平。而美国国家气象服务中心则预测,明年1月至3月,全美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高于正常水平,取暖油需求将有所减少。对未来需求不看好,使得美国市场的原油和成品油库存都持续增长,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数据,目前美国的原油库存已比去年高出13%。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上周一表示将继续保持生产配额不变。自今年夏天美国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以来,该组织各成员国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以平抑油价的疯狂上涨。不过近期增产抑价的行为似乎已经见到成效,在油价持续回落的情况下,已经有成员国呼吁要在明年1月底召开一次非常会议,讨论在必要的时候缩减石油产量,应对每年第二季度的石油消费淡季。不过各产油国对明年的石油需求仍表示乐观,根据欧佩克最新的报告,该组织调高了对2006年本组织十国的出口需求预期,至2870万桶/日,比前次报告高13.4万桶/日。目前,该组织十国的石油生产上限仍为2800万桶/日,不包含伊拉克产量。 中国方面则主要致力于国内石油定价体系的改革,以防止成品油短缺的状况再次出现。同时还要推出一些长期的节能激励措施,抑制石油消费。近年来,全球石油价格大幅飙升,出于保证本国经济和政治稳定的目的,中国政府严格限制了国内的成品油零售价格。这些措施较好地保护了农民和城市出租车司机的利益,但给中石油和中石化等主要生产贸易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从而直接导致国内成品油短缺的出现。 世界银行在最近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是一个石油稀缺国……但目前该国零售油价比美国低1/3,或者仅仅相当于一些欧洲国家的1/3。”高昂的原油成本与低廉的当地成品油零售价之间的倒挂,使中国主要炼油商中石化在产品销售过程中蒙受了巨额损失。因此,尽管中国是一个石油净进口国,不正常的价差却刺激一些地方生产商将成品油出口,导致国内部分地区在7月和8月出现严重的成品油短缺。 总的来看,笔者认为,当前的石油价格中仍然包含着巨大的泡沫成分,目前的客观环境变化则让更多消费者理性地看待这种高油价,因此我们可以期待,在未来数月里,油价还将继续其理性回归的过程。 《国际金融报》(2005年12月20日第七版) |